沙头街道创新调解机制,高效化解装修纠纷
信息提供日期 : 2025-04-15 14:17 来源 :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依托“精准研判+多元共调”创新机制,成功调处一起因房屋漏水维修而起的业主与施工方纠纷。双方最终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据调委会调解员介绍,该纠纷源于未签订书面合同引发的责任认定分歧,业主王某因家中复式楼四个卫生间年久失修漏水到楼下邻居家,委托施工方李某维修其中三个卫生间,双方口头约定总费用15000元,王某先行支付5000元。施工完成后,王某发现未维修的楼上卫生间仍存在漏水问题,导致楼下邻居仍受影响,认为李某未检查出该卫生间漏水问题,遂拒绝支付剩余10000元尾款。施工方李某则认为已按约定完成维修,要求全额支付费用。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共同向调委会申请调解。
调委会调解员接到申请后,迅速启动“精准研判+多元共调”机制,邀请街道法律顾问,组织调解会,通过“听诉求、查证据、析法理”三步高效化解纠纷。首先组织双方面对面陈述,梳理争议焦点为“维修范围是否包含楼上卫生间”及“已维修部分质量是否达标”。接着对比维修前后照片,结合施工日志及邻居反馈,确认楼上卫生间漏水问题未解决,但已维修的三个卫生间无质量问题。充分了解事实后,调解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规定,指出双方虽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口头约定及实际施工行为构成事实合同关系,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平衡利益诉求。
经过数小时协商,调解员提出“分期支付+后续保障”方案,针对业主资金周转困难,调解员提出分期付款方案,王某分三期支付剩余7000元维修费,并协调施工方提供1年质量保证。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此次调解案例再次证明了人民调解在解决民间纠纷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和平解决矛盾的示范和借鉴。
创新机制赋能基层治理,调解工作提质增效。此次纠纷化解是街道探索“精准研判+多元共调”机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沙头街道调委会通过建立“一案一策”精准研判机制,整合社区网格员、法律顾问、行业专家等多元力量,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接下来,沙头街道将继续深化调解机制创新,推动“调解+普法”“调解+心防”融合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