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福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区 > 健康科普 > 癌症

早期筛查,谨防肠息肉“变坏”

信息提供日期 : 2024-03-08 15:56来源 :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1/3以上的癌症可预防。其中,大肠癌被列为适合筛查的癌种之一。这是因为大量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所以也有专家将肠息肉形容为大肠癌的前身。

  肠息肉“变坏”一般经历这个过程:正常黏膜—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90%以上处于肠息肉阶段的人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只要在这期间发现并及时切除肠息肉,就能够有效阻断其演变为癌。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患病率、癌变率,甚至死亡率。

  肠息肉家族有很多种病理类型,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的主要包括锯齿样息肉和腺瘤样息肉。另外,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比较常见,癌变风险相对较低。是否易发生癌变还与发现时肠息肉的大小、外观、生长速度,乃至患者的遗传背景等有关。体积较小、带蒂的肠息肉多属于良性,而宽基广蒂的肠息肉容易癌变。生长速度快、有遗传倾向的肠息肉容易癌变。

  肠息肉数目越多,癌变风险也越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十几岁时开始出现腺瘤,如不及时治疗,至40岁左右,转变为大肠癌的概率可达100%。所以,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症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另外,有炎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患者肠道细胞反复病变,患病时间越长,越容易让肠黏膜发育不全而转成癌症,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高出一般人4~20倍。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