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2023058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8-24 16:54来源 :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
尊敬的林新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议》收悉。此件由我局主办,区水务局,区教育局,沙头街道办汇办。我局对此提案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就您的建议事项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红树林生态数据平台,为加快红树林湿地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建议
加大红树林监测评估力度,积极配合市级部门,推进一体化监测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全过程跟踪评估机制,将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红树林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逐步纳入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过扩大监测空间范围,增加监测频次,不断强化监测能力,全面精准掌握红树林资源动态变化和评估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安全风险,为红树林的面积、质量和功能,恢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深入开展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通过上下联动、发挥合力、全面评估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结合已出台相关规划方案及标准规范,优先开展以红树林为主要修复目标的相关项目成效评估。加强对红树林珍稀小种群的抢救性保护修复力度,扩大小种群红树物种面积。建立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风险管控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利用技术手段完善“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的监测预警网络,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人防和技防有效结合。
二、关于“开展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科普宣传及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红树林的共识”建议
深入开展自然教育。加强相关保护条例、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对政策文件的理解和认同,有效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落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公众号等渠道,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深圳市福田红树林市级湿地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红树林)和现有红树林科普教育课程,结合红树林相关重要主题日与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范例评选、自然教育课程、宣传读本进校园等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模式,让红树林科普教育深入学校、深入社会,营造关注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年度中国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大力推进湿地教育和宣传、打造中国湿地教育样板点、开展各类湿地教育培训、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结合《福田区红树林湿地教育发展计划》,充分发挥“红树林湿地教育推广大使”和“红树林湿地教育共建单位”的带头引领作用,创造更广、更深的红树林保护教育环境,擦亮福田“红树林名片”。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红树林保护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创新全民参与方式,积极搭建线上参与平台,引导人们通过简单便利的线上活动参与红树林保护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红树林的共识。
三、关于“加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管理”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围绕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需求,按照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红树林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推动全域五年一次及重点区域一年一次区域生态系统和重点物种调查。基于山体、水体、湿地、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本底调查成果,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二是保护红树林自然生态空间。根据自然保护地规划,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红树林及周边生态区域的保护格局。完善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夯实“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建设山海连廊竹子林生态通廊,以低扰动、轻建设的方式,推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三是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统筹开展现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滨海湿地、红树林等区域的修复,增强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岸线保有率,推动人工岸线生态化改造,提高海洋灾害抵御能力。
四、关于“提升“红树林湿地公园”的人文旅游价值”建议
一是协助推进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建设。该项目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红树林路与白石路交会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国际红树林中心秘书处办公用房、湿地科教公园和空中连廊景观桥等。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将与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国际红树林中心结合,共同打造具有独特意义的城市生态文化名片。二是推进自然教育中心建设,发挥自然教育基地示范带头作用,依托现有的展览馆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南区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开展“福田区中小学湿地教育项目”,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湿地,抓好湿地保护知识教育,鼓励市民、学生广泛参与,发扬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红树林基金会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群众走进红树林,持续提升红树林的人文旅游价值。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
2023年8月24日
(联系人:林嵩 联系电话:8313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