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于对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80135号)的答复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11-21 10:22来源 : 福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杨军委员:
您提交的《关于高标准打造福田“生态水城”的建议》(第20180135号)已转我局办理,我局立即组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福田治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密集,河流在承载经济人口高速发展后,由于流域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等多种原因,水环境治理面临较大压力。我们认为,该提案非常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福田区水环境治理也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和方法,我局高度重视,现将具体情况回复如下:
一、河流水质现状
近年来,市、区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河流治理工作,福田区河流水质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深圳河(福田段)、福田河、新洲河三段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2018年一季度,我区主要河流水质较上年同期均大幅改善,其中深圳河鹿丹村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46.6%,砖码头断面下降48.1%,河口断面下降21.8%;福田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50.1%。其中田面村断面下降39.8%,河口断面下降56.2%。新洲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6.4%。其中红荔路西断面下降37.0%,河口断面平下降24.4%。凤塘河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5.7%。但从水质类别来看,大部分河流仍为劣V类水体,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和总磷。
二、河流治理目标
2017年,我区三段黑臭水体深圳河(福田段)、福田河、新洲河已基本实现不黑不臭目标,顺利通过2017年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第三方评估。2018年,三段黑臭水体考核目标为:建成区黑臭水体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水质稳定达到优于轻度黑臭要求,每个水体公众评议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现长制久清。同时,根据《深圳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深圳河砖码头断面、河口断面、福田河河口、新洲河河口断面2018年年底需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远期,辖区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功能区标准。同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除特殊地质地区、特殊污染源地区以外,力争到2020年,我区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三、河流治理情况
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关于加快全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通知》(深治水指〔2016〕1号),福田区共有3段黑臭水体,总长13.2公里。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整治技术选择,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实施,已完成深圳河福田段、福田河、新洲河3条河流的排水口整治及沿河截污纳管,确保旱季无污水直排入河,完成福田河水质提升工程、新洲河清淤工程,于2017年底成功消除3段黑臭水体。
(一)福田河水质提升工程。采用微纳米曝气技术和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在该黑臭段实施原位生态修复,从底层开始构建完整、良性的生态系统,在提升水质的同时增强福田河本身的自净能力,该工程已于2017年12月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
(二)新洲河清淤工程。通过淤泥清理和河口泵站抽排涨落潮积水,清理淤泥19260立方米,河口泵站规模3.8万立方米/天,解决内源污染问题,该工程已于2017年12月底完工,河口泵站已投入试运行。
(三)新洲河凤塘河生态补水工程。拟通过将福田水质净化厂尾水补水措施增加河流水面率、提高河水交换率,改善新洲河和凤塘河水动力条件维持河道景观生态功能,自福田水质净化厂,沿深南大道、农林路、红荔西路、香蜜湖路(凤塘河补水5万立方米/天)、北环大道(新洲河补水10万立方米/天)铺设管道分别补水到新洲河和凤塘河。计划2019年底完工并投入运行,目前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补水泵站施工图设计。
(四)福田河城市中轴建设工程和新洲河流域水环境提升工程。计划充分结合灯光夜景、绿化景观、亭台水榭等对福田河和新洲河沿河景观提升工程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提升福田辖区沿河流域亲水环境景观。目前区发改局已批复新洲河流域水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完成勘察单位招标工作,正在开展前期勘测作业;委托项目咨询单位编制完成福田河城市中轴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在办理报审工作。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2020年12月。
针对皇岗河暗渠内生物飘带问题,市水务集团已加大皇岗河附近污水泵站抽水能力,皇岗河河口实施总口截污,污水全部抽排至滨河水质净化厂处理,不进入深圳河。目前,皇岗河飘带正常运行。凤塘河、皇岗河均为暗渠,我区已委托技术单位完成皇岗河沿河排放口调查和河底淤泥勘测工作,准备开展皇岗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凤塘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排污口溯源调查工作,远期河流是否具备复明条件将根据河流治理情况及流域特征综合考虑。针对荔枝公园污染问题,我区正在制定方案,拟结合红岭渠治理,进一步完善荔枝公园截污系统,解决荔枝公园污染问题。
四、河流治理模式
委员提出的全流域河道合同环境管理模式是一种从流域综合管理角度出发、以不达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为目的,以可量化的断面水质指标作为服务指标的标的,通过合同形式,将河道治污设施运行管理和断面水质达标任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环境服务商的全新治水模式。该模式以一个小流域控制单元为基础,建立陆上各类点源、面源与水质控制断面的输入响应关系,改变目前规划项目由各类管理部门分别报项目的做法,代之以控制断面水质改善项目按效果排队,提高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效率。我局将结合辖区实际及水环境质量现状,积极探索引入全流域河道合同环境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亦可考虑选择典型流域开展示范,通过试点示范积累经验,争取全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