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于对《关于组建我区少年保护领导小组全新运作机制的建议》的答复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11-20 16:22来源 : 共青团福田区委员会
尊敬的骆日华等8名人大代表:
您好!
您和8名代表提交的深圳市福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20180065号建议关于“组建我区少年保护领导小组全新运作机制”的建议已收悉。您的建议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提到的“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青少年方面的重要论述,团区委高度重视,联合司法局、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召开三次协调会议,认真分析当前未成年人权益侵害存在的原因,研究解决措施并扎实推进问题解决。现就关于“组建我区少年保护领导小组全新运作机制”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少年权益侵害存在的原因
经研究,少年权益受到侵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校教育缺乏。当前,法律教育未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的局限,少年法律知识薄弱、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缺乏。
(二)家庭社区关爱缺乏。家庭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家庭暴力,大部分表现为是男性成年成员对妇女和少年进行家庭暴力;2.家庭压力过大,单亲家庭良好管教的缺失,家长的教育方式失当,期望值过高所形成的压力给少年精神的摧残;3.家庭贫困,家庭没有资源为孩子丰富业余生活,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影响。
(三)涉法涉罪少年缺乏有效帮教维权机制,重犯概率高。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再次犯罪率高等特点。涉法涉罪少年中绝大多数属于初犯、偶犯或因法治意识欠缺犯罪,犯罪情节比较轻微,具有强烈的悔罪意愿。但由于缺乏充足的帮教资源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传统的刑事惩戒和司法矫正措施对未成年人的帮教效果有限,多数涉法涉罪未成年人被起诉并判处刑罚,对其改过自新造成了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无法有效保护这些失足少年的权益,很多由于不被社会认可等因素最后重复犯罪。
二、福田区少年权益保护的措施和成效
针对少年权益存在侵害的主要原因,团区委联合司法局、妇联、教育局认真研究解决措施,根据部门属性明确了各单位在少年权益的职责分工,并扎实推进少年权益保护措施的落实。
(一)推行少年法制教育,事前预防少年权益侵害。
针对少年法律知识薄弱、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缺乏的问题,明确由司法局牵头,教育局协办,在全区小学开展少年普法教育和校园侵害权益保护工作。
1.全力开发社会化专业化少年普法“新雨计划”模式。“新雨计划”是由区司法局主导并联合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关工委、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法观天下》栏目组、维德志愿法律服务中心等众多机构共同打造的社会化、专业化少年新型普法“新雨计划”项目,致力于“做不一样的普法课,做受欢迎的普法课、做有情怀的普法课”。同时,结合普法新模式与少年成长特点,由资深法律界、教育界、公益届人士组成研发团队,将法律知识与少年成长特点有机结合,共同设计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新雨”校园法治课,以“普及法律通识、训练公共事务参与能力、培养法治价值观”为目标,课程包括 “规则意识”、“生活与法”、“宪法”、“公共参与技能”和“反校园欺凌”等多个版块的系列内容,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培训志愿法律工作者,以“一个讲师一个班”的小班授课模式,为义务教育5-8年级学生提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自成系统、循序渐进的普法课程。目前,“新雨”课程已辐射到深圳以外的广州、汶川、上海、济南、安顺等多个地区,深受各地师生欢迎。截至2018年6月底,“新雨计划”累计进入全国102家中小学校的1181个班级,讲授了2376堂法律课。参与授课志愿讲师424位,受益学生近12万人次。
2.开展校园欺凌减除计划“护蕾行动”。“护蕾行动” 以深圳市福田区的中小学为主要实施地,就“校园欺凌”的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从学生、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不同层面入手,采用应用戏剧、“新雨计划”法律课堂、家长线上线下讲座、个案专家深度介入,由社工与老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相关行业专家联合介入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让家长和老师以及整个社会知道如何发现和对待“校园欺凌”,从而减少隐蔽的“校园欺凌”行为,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重新面对生活。主要特点:一是推动建立反校园欺凌干预新机制。由福田区维德法律服务中心(简称“维德中心”)组织志愿律师开展社会调查,在形成多项“校园欺凌”分析调研报告基础上,与深圳阳关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联合推出“护蕾行动”——校园欺凌减除计划,旨在引入“家长+学校+学生+社会”多方联合干预机制。二是构建“义工+社工”工作模式。通过志愿律师“新雨”课堂法律知识讲授和对隐藏个案发掘,社工进行个案深度辅导跟进,从“学生—家庭—学校”三个层面进行介入,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形成志愿律师和社会组织“前后端”发挥作用的工作模式。三是打造实效可复制推广的“反校园欺凌”样板。由维德中心开发以中小学生为受众的“反校园欺凌”系列法律课件为基,开设小班式、互动式普法课堂;与优秀表演团队合作,开发“酷凌”参与式论坛剧场,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表演、思考、讨论帮助校园建立可持续的冲突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意识,塑造学生和善互助的健康心态;举办“护蕾”家校讲座,指导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从外部为青少年安全成长提供有力“保护伞”。
护蕾行动-校园欺凌系列课程《认识欺凌》、《共同的责任》在福田区13所学校98个班讲授174堂。
3.“呵护青苗,法引社区”普法教育。深入社区和学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及普法禁毒宣传教育,积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仅2018年上半年,开展了6场社区普法宣传活动,累计服务超过1100人次。
(二)推行家庭社区关爱,事中保护少年权益。
针对少年家庭社区关爱缺乏等问题,明确由妇联牵头,团区委协办,在家庭和社区开展少年侵害权益保护和关爱少年工作。
1.针对家庭暴力问题,开展“反家暴”法治宣传和权益保护。一方面,开展“反家暴”宣传。依托维德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反家暴”基层法律能力建设项目,由国内资深反家暴专家带领,通过“培训者培训”提升志愿律师与社会工作者认识家庭暴力与运用《反家暴法》的能力,在社区、社会组织层面以参与式培训的方法推广《反家暴法》,提升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识别能力与干预志愿,组织志愿律师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询与案件代理服务,为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提供救助。另一方面,开展少年权益保障工作。实施儿童权益保障行动,加强维权宣传、源头维权、信访维权,当好维护儿童权益的“娘家人”。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组织女律师、女医师、女企业家志愿者团队,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开展“家事大家谈”婚姻家庭案例系列讨论学习会,总结近年来福田广大公益律师接访婚姻家庭案件的成功经验,为辖区广大女性提供了维权经验和启示。
2.针对家庭压力过大的问题,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升儿童阅读空间。推出“童阅福田”项目,优化儿童室内外的阅读环境及空间。区少儿图书馆、香蜜湖街道和福保街道的益田社区少儿图书馆均已改造完成,并引入“绘本工厂”等儿童阅读普惠型公共服务项目。打造 “SKYLAND未来科技馆”,以充满奇趣的智造创客体验开展儿童科普教育。在全区95个社区全面推广儿童议事会制度,率先全国实现儿童议事会社区全覆盖。围绕社区安全、社区规划、社区管理等,开展社区儿童议事会活动,将优秀提案形成《让我们一起倾听孩子的声音—福田区儿童议事会建言报告》,促进政府决策吸收儿童建议。儿童议事会制度先后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女士的高度评价以及国务院、广东省妇儿工委的充分肯定,并将向全国宣传推广。
3.针对家庭贫困的问题,开展少年关爱活动。春节前夕,举办“岁月亲情·带爱回家”—关爱来深建设者大型公益活动,来自深港两地的200多名来深建设者携家人参与。现场设置感人情景剧、香港同胞真情访谈等环节,参与者现场打印并DIY专属亲情相册免费邮寄给亲人,增强来深建设者的城市融入感、社会认同感。六一前夕,举办深圳儿童音乐节,通过“才艺+成长、体验+学习、交流+互动”,为儿童搭建才艺成长平台,打造一个集亲子互动、成长体验、荣誉教育一体化的儿童标杆性文化品牌;市区领导带队走进石厦幼儿园看望占该园学子人数8成以上的来深建设者子女,并先后对福田辖区150名困境儿童和4家特殊儿童机构开展慰问,为150名困境儿童、四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发放帮扶慰问金19万元。此外,团区委针对年龄未满35周岁以下的困难青少年家庭提供深圳市青少年帮困助弱专项基金和福田区青少年关爱基金的申请,一年可申请一次,。2017共计帮扶220户困难青少年家 庭,帮扶金额约为54万元。
(三)开展涉法涉罪少年帮教维权工作,事后防止少年权益进一步被侵害
针对传统的刑事惩戒和司法矫正措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作用有限的问题,为保护涉法涉罪少年的权益,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防止其重复犯罪等,明确由区团委牵头,打通公检法全流程,委托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涉法涉罪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共对152个少年进行系统帮教,截至目前,帮助60个少年返回社会找到工作,33个少年重返校园。
1.合适成年人。公安干警刑拘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移交区检察院后,对第一次询问,无法通知涉罪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到场,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邀请社工作为涉罪未成年人的合适成年人(监护人)参加讯问。
2.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帮教。社工对涉罪未成年人家长、亲属、老师等相关人员进行探访(家访)、会谈、远程联系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关系、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等,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制定帮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社工已对340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了社会调查,全方位了解他们的情况,为检察机关对其的起诉提供参考依据,目前社会调查率达到了涉罪孩子的100%全覆盖。
3.危机干预。社工在帮教服务对象前期首先对孩子开展心理评估,人格甄别,创伤事件治疗,通过系列的量表等方法,对于有危机(自杀等)的孩子及时进行干预,重塑帮教对象的健康心理,使其健康快乐地生活。
4.公益服务。邀请涉罪未成年人参加公益服务,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涉案未成年人参与NGO组织提供的相关项目或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鼓励他们参与义工服务和志愿活动,培养他们志愿者精神、关心社会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回报社会。截至2018年6月底,中心社工组织涉罪未成年人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累计超过214小时。(涉罪未成年人参与义工服务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5.成长小组。开展自我认知、互助等小组,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成长并完善自我。为了切实解决青少年人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或苦恼,中心针对青少年人成长中普遍面临的异性交往、情绪问题、心理健康等问题开展特殊的服务项目。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情绪疏导的途径和方式,并在开展相关服务过程中,传授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面临和处理诸多问题的能力。
6.户外扩展。针对不同涉罪孩子的状况开展素质拓展、夏冬令营、访贫问苦等多种形式的户外拓展活动。如:素质拓展活动、露营、野炊、定向、夜行、访贫问苦入住贫困家庭等多种形式,通过体验式教育进行帮教。2018年2月、4月组织帮教未成年人开展了“2018再起航”梅林驿道——益行福田,爱在阳光里和六一活动节关爱白血病儿童活动,“飞跃青春夏令营”等活动。帮教未成年人在拓展训练和义工服务中表现积极,参与度较高,并在活动中表现得主动、有担当,认真配合团队活动。有的善于出谋划策勇于提出不同意见,有的主动帮助其他成员,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喊累,坚持参加每个活动。并在活动后开展了拓展总结分享会,邀请帮教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参加,分享拓展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拓展活动让帮教对象在丰富的团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展露笑容,拉近工作员与帮教对象的距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少年保护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司法局、教育局、妇联、团委按照职责分工,司法局、教育局负责学校普法教育,妇联负责社区家庭保护,团委与检察院共同负责涉法涉罪少年帮教,长期扎实推进工作,定期召开季度联席会议沟通协调完善,同时争取了区政府300平方米的物业,建设福田区青少年成长支持平台,开展“青苗”项目,把青少年保护作为重点项目推进落实。
(二)开展“互联网+”行动。“福田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少年保护的研讨等普法资讯推送,引起公众和全社会重视少年保护等问题,为少年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依托“智慧福田”政务平台,收集全区少年权益侵害行为。
(三)打造少年普法升级版。开启“金融公益+普法”新模式,制作系列国民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视频和微电影,为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可借鉴和使用的普法产品和品牌。
(四)探索少年保护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持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及权益保护新路径,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少年权益保护,努力做到保护无死角,实现“首善福田、幸福福田”。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区青少年普法和权益保护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