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发展和改革局 > 福田区优化营商环境 > 营商资讯

福田“新经济”系列观察⑦丨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海洋经济扬帆起航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8-29 16:50来源 : 福田政府在线

  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飞地经济、楼宇经济、海洋经济等经济形态,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深圳市政府重点提出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福田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强力打造深圳“新经济”中心,努力让新经济成为福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动力源泉。本系列观察报道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福田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图景,见证福田的创新与活力。

  近年来,福田区涉海企业超过 2000 家,海洋产业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涉海金融服务业为主,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深圳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2023年6月,在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上,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海洋渔业支行正式揭牌,定位为深圳市分行海洋产业专营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运营方式,运用金融全方位服务种苗、养殖工船、网箱养殖、捕捞、冷链等海洋渔业全产业链,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板块,海洋金融是壮大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福田区将充分发挥金融产业优势,以海洋金融为切入点培育壮大海洋经济,为福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图片

  什么是海洋经济。国际上将海洋经济定义为基于海洋的产业经济活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自身资产、商品与服务的总和。我国海洋产业新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将海洋经济定义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包括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公共管理服务等。

  “五大优势”为福田区向海发展“助力加油”。福田区金融业、专业服务业优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海洋金融、海洋科技、远洋渔业、海洋生态等领域重点突破,为深圳勇当海洋强国战略尖兵及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福田力量。

图片

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金融聚集优势:海洋金融业特色鲜明,位居全市第一。福田区海洋金融业增加值长期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高达55%,集聚以国开行深圳分行、国银金融租赁、中信保深圳分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公司、深创投等为代表的一批银行、租赁、保险等专业化涉海金融机构,为全市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发展等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毗邻香港优势:深港合作建设提速,注入海洋发展新动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提速建设,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依托河套深港合作区将充分扩大与香港在海洋科技、海事法律与仲裁、海洋金融、离岸贸易等领域合作,助力福田发展成为深港海洋产业合作先导区。

图片

《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排名(2022)》

  科技强区优势:陆地优势产业向海延伸,海洋新兴产业逐渐兴起。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开始向海洋领域延伸,朗诚科技研制多款海洋监测传感器;禾望电气研制的变流器助力漂浮式海上风机并网发电;深圳能源集团布局海上风电项目。福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有条件将先进技术和产业向海洋“嫁接”,向海洋拓展新赛道。

 图片

  海洋立体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图片

  变流器助力中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机并网发电

  红树资源优势: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成色鲜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坐落城区,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获得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的荣誉。

图片

  《湿地公约》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图片

  深圳市福田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远洋渔业优势:远洋渔业企业实力强劲,成为深圳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福田区拥有联成远洋、华南渔业、深港远洋等一批远洋渔业龙头企业,拥有及管理近百艘现代化远洋渔船,作业区域覆盖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等专属经济区海域,业务涉及亚洲、美洲、欧洲等地区;自行研发包括船位监测系统(VMS)、溯源系统等组成的远洋渔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图片

  企业自主研发的远洋渔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五大“海洋+”行动擘画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海洋+”金融融合赋能行动。发挥福田区银行、保险、基金、创投等优势,加快培育和集聚海洋金融专业化机构,创新海洋金融产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蓝色金融总部集聚区和核心区。

  2023年5月,深圳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顺利揭牌,“碳金融通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启动;6月,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正式发布,成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2022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海洋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国开行深圳分行、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等签订《支持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十四五”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福田引导基金联手柏纳基金及海上风机整机制造头部企业金风科技等共同发起成立新能源(碳中和)专业投资基金,在绿色金融产品业务创新、国际国内合作等方面开展实践。

  “海洋+”专业服务培育行动。鼓励海洋专业服务业在福田聚合发展,提升海事法律、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展览展会、国际会议等领域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2023年5月,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拉开帷幕,汇聚约2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展商企业,同时举办院士、校长论坛等6场。

图片

  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

  2022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科创赋能,共享深蓝”为主题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区)成功举办,展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及最新成果,吸引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家展商、7000多个展品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参展。

图片

  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海洋+”科技融合发展行动。以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八卦岭、华强北等片区为重点构建陆海融合发展试验区,完善海洋新兴产业陆海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和产业生态,以海洋应用场景需求创新为驱动,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陆上先进技术“下海”,培育“海洋+科技”新兴产业集群。

  2023年7月,深圳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福田区的从事海洋立体监测观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列。

图片

  朗诚科技自主研发的波浪监测浮标产品

  禾望电气研制并推广应用的“海上风电变流器”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图片

  禾望海上风电变流器

  “海洋+”渔业总部聚集行动。大力发展渔业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优质远洋渔业企业落户福田,发展渔业“飞地经济”,打造“福田总部+异地捕捞、生产”发展模式,打造国际远洋渔业总部经济集聚区。

  总部位于福田区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联成远洋公司依托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丰富的金枪鱼资源与独特区位优势,推进密克罗尼西亚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图片

  远洋渔业基地概念图

  “海洋+”生态综合示范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深入推进生态系统、湿地、河流、海域等保护和修复工作,塑造一流生态环境,擦亮城市中心区滨海生态发展特色品牌,打造深圳参与全球海洋生态治理“金名片”。

  2023年7月,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在深圳福田开幕,共邀请到29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160名代表参加,为进一步推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开幕

  2023年7月,首届中国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湿地教育CEPA分论坛在深圳福田召开。

图片

  首届中国湿地教育CEPA国际研讨会

  加快建设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将与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国际红树林中心结合,共同打造具有独特意义的城市生态文化名片。

图片

  红树林博物馆概念图

  福田区将继续向海图强、奋楫扬帆,加快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步伐,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能级显著增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高,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贡献度大幅提升。

  蓝色金融中心地位愈加巩固,形成组织多元、市场高效的蓝色金融服务体系,蓝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蓝色金融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陆海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涉海企业海洋研发投入明显提高,涉海业务比重显著增大,在“海洋+科技”等新兴场景打造多个陆海融合项目,在海洋风电、海上核电、海洋监测、海洋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新洲河流域等生态脆弱区得到进一步改善,红树林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红树林保护修复和交流合作活动有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图片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