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一角。
7月27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上,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全球“湿地中心星级奖单项奖”Star Wetland Centre for People。
本届大会共授予全球16家机构此项殊荣,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上榜的中国三家机构之一,不仅标志着深圳湿地保护成果再获国际权威认可,更让这张“深圳生态名片”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生动展现了中国在湿地保护与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湿地中心星级奖”由国际湿地教育网络(WLI)颁发,旨在表彰全球在湿地保护、生态教育及公众参与领域表现卓越的机构,是全球唯一聚焦湿地教育与公众吸引力的质量认证。“Star Wetland Centre for People”也是对湿地中心在教育方面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优异表现的高度认可。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侧,由内伶仃岛与福田红树林两大区域组成,总面积921.64公顷。其中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作为中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深圳湾(后海湾)红树林湿地,被誉为“深圳湾畔的绿色长城”,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越冬地与中转站,承载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文化与社会价值。
福田红树林内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共353种。其中红树林面积约100公顷,涵盖9科20种红树植物(包括11种真红树植物和9种半红树植物)。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老鼠簕、海漆、卤蕨等原生树种构筑起繁茂的“海岸森林”。2020年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2年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区共记录鸟类27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0种。作为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2025年监测显示深圳湾共栖息328只,约占全球总量(7081只)的4.6%。近年来豹猫、小灵猫等珍稀兽类也频频现身,成为生态修复成效的“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