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袅袅间,中医义诊台前围满咨询居民,养生功法体验区排起长队——有人跟着中医师用法棍疏通经络,在轻柔按压中舒缓身体;有人随指导练习混元桩,一招一式满是专注。不久前的“河套智汇中医康养市集”,让中医药服务实实在在走进了居民生活。
今年以来,福田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政策赋能、资源整合与服务下沉,推动中医药全面融入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福保街道积极响应,以中医药服务“五进”行动——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为重要路径,借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科研优势,构建“服务—科研—惠民”循环生态,真正让中医药服务走进百姓日常。
固本强基:搭建中医药“服务联盟”
福保街道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政府引领、社区赋能、医疗助力、企业共创”的生态圈,让优质中医药资源持续流向基层。一方面,街道整合5家医院、6家社康中心、30家优质医疗机构及企业资源,组建“中医药服务资源库”,凝聚成高效专业的“服务共同体”——医院专家提供权威诊疗与技术支撑,社康中心夯实日常健康服务,中医诊所和企业带来特色疗法与体验项目,形成“分级响应、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服务新格局。另一方面,通过“网格员走访+问卷调研+线上反馈”,精准捕捉居民健康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构建“群众需什么、服务供什么,街道精准派单、机构专业接单”的服务闭环;同时持续开展满意度调研,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截至目前,辖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达98.6%,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的长效、精准惠民。
服务落地:织密中医药“惠民服务网”
福保街道全面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五进”行动,打造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居民不仅可以定期参与健康咨询、体质辨识和知识科普讲座,还能体验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实用技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陆续增设“中医康养驿站”,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专业服务;人流密集区域的党员服务市集定期开张,中医义诊、理疗体验、养生功法教学吸引不少居民驻足。与此同时,办公楼和产业园里也多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点”。大型中医药主题市集、“午间门诊”、“工间保健”等健康服务模式,让上班族不出大楼就能调理身体,“楼上上班、楼下养生”逐渐成为现实。不少员工感慨:“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能经常举办!”从事文案工作的小林体验完砭石灸后说:“长期久坐导致肩颈腰疼,灸完后酸痛感明显减轻,医生还教了护理小技巧,收获很大。”
此外,福保街道还结合传统节日节气开展中药香囊制作、四季药膳科普等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今年端午期间,组织居民制作“驱蚊防疫香囊”,选用艾叶、丁香等中药材,既贴合节日习俗,又传递健康知识,居民累计制作香囊超2000个;同时借助“i福田-福宝宝”小程序、“福田健康云管家”平台及街道200余个社群矩阵,推送中医科普视频、讲座、节气养生课程,累计推送资讯超150条,总浏览量超18万人次,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覆盖面,营造“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
品牌引领:推动科研服务“双向奔赴”
凭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医药高科技企业集聚的优势,福保街道打造“河套智汇中医康养市集”特色品牌,推动中医药创新成果与服务深度“拥抱”,构建科研与服务双向赋能的新模式。在“五进”行动中引入园区内高新中医药企业,如深圳市恒康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中医光子生态疗法等现代中医技术与产品带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约1500人次,提升了辖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体验感和认同度,让高端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日常,逐步形成“服务助推科研、科研惠及民生”的良性循环。“以前总觉得高科技中医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在市集就能体验到!我试了那个光子生态疗法,做完之后肩膀舒服多了,真是把‘实验室里的好东西’送到了我们老百姓身边。”居民张阿姨欣喜地表示。
未来,福保街道将持续深耕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织密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研转化上发力,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暖心中医药服务精准送达每位居民。这一基层探索,正是福田区打造“美好生活中心”、构建高品质健康生态的关键行动——以街道为根基、服务为纽带,让中医药的“国粹”魅力融入城区发展与社区生活,为“健康中国”战略在深圳的实践提供支撑,彰显“首善福田”的使命与担当。(通讯员 蔡红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