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金角银边”空间资源活化利用与城中村文化凝聚力提升有机结合,近日,莲花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工委以“金角银边焕新彩 文化聚力筑典范”为主题,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等形式,探索城中村文化资源整合与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助力打造文化典范社区。
文化场景营造:从“空间改造”到“记忆重构”
调研首站聚焦基层治理与文化惠民实践,调研组先后走进景富公园、梅富社区“两两道”等点位,实地察看“微改造”背后的文化赋能成效。在景富公园,“生态空间+文化叙事”的治理模式成为亮点,曾经的废弃水渠经改造变身“榕树故事廊”,墙面镌刻村民口述的村落发展史,让老村落的记忆有了具象载体;智慧健身设施与客家文化浮雕错落分布,传统文脉与现代生活在此交融。委员们现场建议,可进一步借鉴“文化针灸”理念,通过修复古井、宗祠等文化节点,培育更具辨识度的城中村文化地标,让居民在日常中感受文化温度。
转至梅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两两道”,调研组实地察看民生微改造成效。这条曾因变电箱阻挡、人车混行受阻的17米小巷,经“莲花山下议事会”平台协调,政府创新技术将变电箱下沉,居民与企业捐赠7万元完成改造,实现从“堵心路”到文化景观廊道的蜕变。墙面嵌入客家浮雕,地面铺设传统纹砖,一侧设置“邻里故事墙”展示共建影像,成为“政府主导+居民共治”的鲜活样本。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通过参与改造从旁观者转变为治理主体,文化认同感显著提升。
“金角银边”活化:文化业态激活社区经济
闲置空间如何变身文化“打卡地”?调研团队走进哈噗噗咖啡馆与月岛书店,寻找“金角银边”活化的答案。哈噗噗咖啡馆由民居改造而成,墙面展示着城中村手工艺人作品,定期举办的非遗工坊活动吸引居民踊跃参与;月岛书店则与社区深度合作,开设“榕树下读书会”,邀请乡贤解读本土历史文献,让小众书店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这种“文化空间+公共服务”的模式,既提升了闲置空间的利用价值,又培育了居民的文化参与习惯,为城中村注入新活力。
“可借鉴浙江瑞安平阳坑镇艺术家驻村的经验,让咖啡馆、书吧成为文化创作与展示的平台。”座谈研讨中,委员们围绕“文化经济”联动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一系列实操性建议:依托城中村建筑,开发“非遗主题民宿”;在社区食堂设置“乡愁记忆角”,通过挖掘地方饮食文化打造特色IP;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金角银边”项目运营,探索“文化+商业+公益”多元模式,利用文化空间举办社区沙龙、非遗体验等活动,实现“以文养文”的良性循环。
莲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为城中村文化振兴与空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将梳理委员建议,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制定“金角银边”项目清单,明确改造标准与权责划分;二是设立社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资源整合与品牌活动;三是搭建“政企社”协同平台,推动文化场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让“金角银边”既扮靓城市“面子”,又做实民生“里子”。
“城中村治理不能只重‘颜值’提升,更要注重‘内涵’滋养。”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莲花街道以文化为纽带激活“金角银边”的实践,为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需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让城中村在焕新中留住文化根脉,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