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关于福田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3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06-05-29 00:00来源 : 福田区 信息索引号 : /2006-4087791

  ——2003617在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区发展计划局局长杨庆芳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2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它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2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思路,营造投资创业“五个环境”,打好经济工作“八张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辖区国内生产总值517亿元,增长14.0%,其中区属34

  .03亿元,增长13.5%;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价,下同)531.7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2%,其中区属31.52亿元,增长20.6%;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0%,其中区属8.37亿元,实际增长27.4%;辖区出口总额75.5亿美元,增长21.2%,其中区属3.13亿美元,增长12.2%;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5亿元,增长8.7%,其中区属26.72亿元,增长20.9%;辖区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6.3%,其中区属0.18亿美元,增长20.0%;辖区税收总收入118.93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总收入29.46亿元,增长17.38%;年末常住人口88.59万人,增长4.96%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产业发展政策得到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已基本确立。去年,我区继续坚持“十五计划”中提出的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与中心区配套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0.01:42.75:57.24调整为0.01:43.14:56.85。传统第三产业得到加强,新兴第三产业正在形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0.1%。随着区委区政府建立辖区企业服务中心,出台《福田区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兴办创业中心第二基地等措施的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辖区各类型高新技术企业185,新增52家。在第四届高交会上辖区企业成交金额73.65亿元,为历年之最。计算机软硬件、通信设备、光机电一体化、微电子及基础原器件、新材料及新能源等行业已形成规模和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大。

  2、投资和消费总体趋旺,有效拉动内需。受我市投资周期影响,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减缓3个百分点,但政府投资高速增长。市政府投资的地铁一期工程、市民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区政府投资全年完成4.8亿元,增长49.5%。其中全海花园、国防大厦、妇幼保健院已竣工交付使用,环卫基地二期、文化广场、体育公园一期等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图书馆、福田科技广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辖区居民消费需求回升,住房、汽车消费异常火爆,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亚洲第三大零售商“吉之岛”百货、西武百货亦已相继进驻中信城市广场;全国首家中港珠宝交易中心落户华强南;天虹、万佳、岁宝等本土零售商纷纷扩张;华强北、巴登街、彩田南已成为我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三大商业旺区。

  3、外资外贸增势强劲,国企改革稳步推进。辖区内投资总额超过500万美元的项目有17个,利用入世后外贸经营权放开的政策优势,扶持新增外贸企业600多家。一般贸易和其它贸易企业成倍增长,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属国有企业从434家减少到42家,总资产52.89亿元,净资产27.58亿元,实现利税3.08亿元,总体效益显著提高。街道企业改革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对七个街道办事处348个企业,通过改制、注销、吊销等方式分类处理了254家企业,占总数的73%4、财政税收形势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辖区总税收达到118.93亿元,增长21.6%。在财税体制改革调低区分成比例的情况下,区财政总收入29.46亿元,实际增长17.38%,按同口径计算增长22.12%。财政预算总支出28.79亿元,增长17.6%,年度结余0.67亿元。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去年,区级政府投资实际完成4.8亿元,向市计划部门争取市政府投资1.55亿元,均用于基础设施及精神文明硬件建设。教育方面,区政府投入资金2.23亿元,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学校教学及配套用房,加强校园网信息化建设,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区评估;文化方面,精品迭出,获国家级大奖3项、获省级奖30项;体育竞技结硕果,参加省比赛(含省运会)获金牌8枚、银牌11枚;卫生方面,新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7家,增创新技术、新项目70余项;城管工作成效显著,连续4年蝉联“双赛”优胜奖;辖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8.75%,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全国先进地区水平。

  2002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任务艰巨,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需加强;辖区招商引资的硬件设施不足,地价、厂租、工资等营商成本偏高;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出口增长压力加大;国企、集体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制难度大等。

  三、2003年经济社会计划安排

  ()200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形成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全面实施“大经济、大文化、大服务”的辖区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构建辖区宏观调控体系和市场运作机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激活市场投资主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2003年经济社会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580亿元,增长12.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595亿元,增长1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增长1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5亿元,增长19.7%

  ——出口总额85.3亿美元,增长13.0%

  ——实际利用外资4.62亿美元,增长5.0%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0.2亿元,同口径增长8.0%

  ——年末常住人口93.02万人,增长5.0%;其中户籍人口37.39万人,增长5.0%;户籍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

  经济走势定位为调整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拟定为12.0%,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经过建区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规模和基数进一步扩大,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土地等资源已相对紧缺;(2)非典型肺炎等意外不利因素的出现,对我区旅游、餐饮、会展等第三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预料,经济高速增长难度加大;(3)维系经济增长的外部条件有所改善,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中心区建设步伐加快,民间投资的热情继续高涨;(4)全市GDP增长12%,我区应与市基本同步;(5)从产业结构推动因素看,预计第二产业推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推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四、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建立辖区宏观调控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2003年经济社会工作。

  ()结合产业区域功能布局,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积极培育、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强化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对几个片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一是发挥国家级科技园区天安数码城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将车公庙工业区与沙尾(金地)工业区联动开发,构筑高科技经济圈;二是加快福田科技广场规划设计和福华工业园的建设步伐;三是提升现有工业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将梅林工业片区改造成先进的、新型的工业片区;四是将华强北二期改造与上步工业区改造一并启动,形成繁荣的商业圈;五是将八卦岭工业区改造成为我市现代物流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六是配合新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超前筹划会展经济片区。

  (二)以在地统计为契机,增强辖区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完善辖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今年,我市开始实行在地统计制度,辖区计划要及时跟进,建立辖区宏观调控体系。一是要健全统计网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为辖区计划奠定基础;二是用足用活市的政策,运用市将11项审批权限下放区政府行使的有利条件,逐步建立调控手段,增强调控力度;三是计划、财政、统计、经贸、科技、辖区企业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增强对辖区企业的服务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三)继续发挥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刺激社会投资需求增长。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拟安排6亿元,其中区财政投资基建计划拟安排5.5亿元,土地使用费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33.3%。按照“保重点、保续建、保急需”的原则,重点安排福田科技广场、体育公园、图书馆、文化馆、福田河新洲河治理工程等项目。同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安排5000万元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其中1500万元用于环卫设施的新建及改造,安排4400万元用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项目报建、组织施工、协调服务、监督管理等工作,缩短前期工作时间,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施工质量。要抓紧岗厦、水围、皇岗的旧村改造及锦龙、福华旧住宅区的规划改造工作,全面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四)确立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工作重心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放手、放胆、放心发展民营经济。突出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打造资金库、信息库、专家库、企业家俱乐部等四个品牌,全面服务辖区民营企业,努力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氛围。

    (五)促进消费需求,努力招商引资,确保财政增收。进一步抓好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引导股份公司寻求经营理念的突破。用活管好科技三项经费,促进商业、旅游、会展等行业的协调发展。抓住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卫生、信息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内需。研究和熟悉世贸组织的规则,抓好出口退税和外经贸出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化解财政分成比例调整对我区的不利影响,培育和挖掘税源,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

  ()深化服务理念,改善投资软环境,努力降低综合营商成本。一是加快改善政务环境,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深化为经济发展服务、为辖区居民服务的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市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提高办学、办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辖区居民素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