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水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2-23 15:58来源 : 福田区水务局 信息索引号 : /2023-10443248

  2022年,区水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问题攻坚克难,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辖区水务工作稳中有进,不断巩固水务“十四五”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果,实现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水务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福田水务工作,多次深入现场调研解决问题;人大、政协领导多次调研督导治水进程,全区治水兴水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区水务局以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为引领,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水十条”考核为抓手,紧紧围绕辖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六水共治”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科学治水,水务主要指标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一)水污染治理取得新进步

  1.高效巩固污水处理效能。一是根据《深圳市2022年水污染治理责任手册》全面推进福田区52项任务,目前已完成3项,其余各项均正常推进,水污染治理计划投资0.15亿元,完成率100%。二是攻坚重点小流域治理。持续推进深圳河干支流11个溢流点整治任务落实,已完成福田河初雨调蓄处理工程,提高雨季河流韧性。三是系统推进水生态修复,高标准碧道营造最优生态环境。打造福田区首条都市型碧道,沿新洲河北环大道至河口,新洲红树碧道全长约7.8公里。目前,新洲红树碧道项目河口至深南大道段已全部完工,投入日常运营,受到周边市民一致好评;并顺利通过市河长办组织的生态、水利等专家组的碧道验收,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四是市区联动协调推进治水成效巩固提升,已建立工作协调调度机制,开展水质坚持厂网统筹、系统调度提升雨季断面达标比率。2022年辖区6条河流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新洲河河口断面水质从2021年的地表水Ⅳ类提升至Ⅲ类,小沙河欢乐海滩断面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优良水体长度达17.05公里,占河道总长30.4公里的56.08%,超过市对区考核要求12.8公里。

  2.层层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一是运营管理单位加强小区排水管渠日常运行管理。2022年已接管小区为1999个,管渠总长为2778.08公里;运营管理单位累计巡查小区15086个,排水户302家;累计受理投诉13156单,处理完成率100%;共处理应急性清疏2192单,共计清疏35452米;共更换井盖和雨水箅760座;共发生管道塌陷26单,已完工17单,剩余9单正在推进中;小区整治雨污错接点146处,城中整治雨污错接点5处。二是推进小区排水管渠运维质量监管工作。对小区排水管渠维护质量进行监管,开展日常抽查、内业检查、季度考核等工作;2022年以来累计巡查小区974个,检查井7792座,雨水口6818个,管段5844条,发现问题354个,出具整改通知书22份。经核查,32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3个正在整改中。

  3.以点带面连片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稳步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巩固治水成果,实现城市雨污水分流收集,强化雨污分流质量源头管控。进一步完善污水零直排网格划分,将原定27个污水零直排区调整为30个污水零直排区,充分整合供排水全产业链资源,实现供排水“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的大水务格局。在2021年工作完成基础上,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稳步前行,逐步推进,旨在打造福田区污水零直排。截至10月16日累计完成1120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工作和10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实现16.87平方公里面积达成污水零直排,占福田区建成区面积的29%。

  (二)河湖长制工作得到新提高

  1.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各级河长截至10月对管辖河道巡河共计3517次,清漂136.1031吨;各级河长共协调解决问题58宗,处理涉水舆情及投诉共计12起,有力推进了我区河湖管理工作。二是巡查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4693次,巡查河道17.86公里,未发现妨碍行洪问题,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已顺利完成,销号率100%,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成效显著。三是已完成新洲红树碧道(妇幼保健院-五洲宾馆段)1.8公里碧道建设,年底实现新洲碧道7.8公里全线贯通;深圳河碧道已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预计年底开工。四是开展福田河上游暗渠、笔架山河(福田段)暗渠复明可行性研究;对接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的5条河流进行移交工作。

  2.加强水情宣传教育。一是组织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沿新洲河碧道下游段共同巡护,交流对河湖治理、管理、带动公众参与等想法,促进河湖保护共治共建。二是组织福田区中小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以“发明创新类”“实践调查类”“宣传创意类”等类别的创意作品征集,通过省水务专家团评选出34组优秀作品,其中特等奖作品将代表福田参加中国赛区比赛。三是开展“节水总动员”主题线上宣传活动,通过微信小程序节水游戏、知识答题、微博互动抽奖等宣传方式,让市民了解深圳水情,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约用水习惯。联合深圳读书会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开展11场“智慧读书室”亲子宣传活动,在生态公园开展包括展馆导览、海绵城市活动、读书会和水情教育活动等活动60场,设计水獭、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3个主题线上线下课程,5场志愿者活动及培训,直接参与科普活动总计15595人次。印制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小口袋书2万余册。制作新洲红树碧道宣传片,报送水利厅参加“60秒看水美中国”评选活动。

  (三)供水安全系统夯实新保障

  1.大力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对居民小区中使用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供水管材及漏损率偏高的小区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使用户龙头水水质达到新国标要求。福田区共有562个居民小区36.7万户、26个城中自然村5600栋建筑物纳入改造范围,2019—2021年已完成改造460个小区,2022年已完成改造并创建达标小区100个。此外,白沙岭片区项目百花四、五、六、七路的市政供水管道已基本完成更换,正进行小区碰口施工,2022年底可完工。通过改造解决了水质杂质沉淀、“黄水”二次污染、管网漏损偏高等问题,小区管网漏损率降至5%以下,并通过了第三方优质饮用水达标检测,实现优质饮用水入户。

  2.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针对普遍被居民所诟病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不规范、噪声大、能耗高、水压不足、设备锈蚀污染水质等问题,开展了福田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福田区建有二供设施的557个小区全覆盖纳入改造,分为10个片区项目推进,2021年完成105个小区,2022年已进场施工32个小区,配合防疫要求正积极协调其余小区进场施工事宜。改造完成后不仅全面有效消除水质二次污染问题,保障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水质、水压安全稳定,还明显提升泵房环境,实现无人、在线、远程实时监控的标准化、智慧化泵房。

  3.建成启用莲塘尾片区供水加压泵站。莲塘尾片区新开发建设兰江山第、山语清晖等居民小区,用水需求量日渐提升,梅林水厂供至该片区水压偏低,为解决供水水压不足问题,在香环立交匝道绿化带内建一座供水加压泵站,建设规模为1.2万立方米/天,占地面积约398平方米。目前,泵房已经竣工验收,泵站已投入使用,有效保障莲塘尾片区居民日常供水需求。

  (四)水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1.全面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严格取用水监管,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推动区管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2022年上半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82立方米,预计2022年全年可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2.高质量打造节水城区。严格落实节水城市考核要求,按时保质完成考核任务,持续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非常规水替代自来水用于市政道路冲洗和绿化浇洒,对辖区居民小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及公园等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多形式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强化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

  3.启动供水全流程水质保障监管督察工作。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开展了525个小区水质采样及2座水厂出水全分析,提醒和复核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开展水池清洗消毒和检测工作1626次,受理120宗供水投诉,有利地保证居民用水安全。

  4.启动两项工程查漏补缺工作。对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开展查漏补缺,目前已完成查漏补缺名单提报(其中优饮260个,二供159个)、现场复核及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意见征集等立项前期工作。

  5.认真抓好排水户监督检查工作。以《深圳市排水户分类管理办法》为工作指引,开展排水户分类监督管理、水质监测和工业废水评估等工作内容。累计检查排水户1671户、排水采样监测652户。

  6.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是制定海绵城区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分解任务,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印发2022年工作任务分工和五年工作成效通报。二是收集2022年计划开工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编制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与优化;常态化开展海绵城市技术审查,确保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位,共审查项目50余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在库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巡查,共巡查190余项次。三是有序推进海绵城市片区达标,选择新洲河上游及中游西侧片区作为2022年海绵城市预期达标片区开展监测及自评价工作,已完成水量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与6次水质采样,并对已达标片区进行持续跟踪。四是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培训与科普教育,配合举办深圳市海绵城市优秀项目分享会、《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验收标准》培训会,印刷分发福田区2022年海绵城市宣传展册5000册,开展海绵宣传活动1次、种子导师科普培训活动1次,在《信息快报》《福田信息》《经济日报》等宣传报道福田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五)水务标杆打造结出新成果

  1.完成全国首个构建流域、土壤、地下水“三位一体”的海绵设施建设指引。基于福田区各流域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地下水水位条件,在确保海绵理念落实到位,同时满足径流控制率、不产生面源污染控制且谨防次生灾害发生的前提下,为切实指导建设、设计单位选取合适的海绵设施及组合,组织编制了《福田区各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及地下水水位条件下的海绵设施建设技术指引》。该指引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是全国首个构建流域、土壤、地下水“三位一体”的海绵设施建设指引。

  2.持续巩固和提升城区防洪调蓄水平。一是推进福田区易涝风险区整治工程。开展福田区易涝风险区整治工程,分为3期整治项目,共包含72个易涝点,均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已完成整治16个点,目前白石路片区易涝点正开展顶管施工。二是推进新增防洪潮排涝工程。开展福田区新增防洪潮排涝工程建设,沿香蜜湖路—红荔路—新洲路—福强路—国花路一线将福田区划分为东区和西区,其中东区13个易涝风险片区,西区7个易涝风险片区。三是完成福田河笔架山调蓄池升级改造工程。经过正本清源工程、暗涵清淤和截污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福田河已实现水清岸绿基本目标,为进一步改善福田河水质,探索初小雨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路线,完成了福田河笔架山调蓄池升级改造工程。

  3.打造先进智慧水务体系,实现精细动态运行维护。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福田区智慧水务,打造“设施可视化、监管科技化、决策智慧化、执法透明化”四位一体的智慧水务标杆示范,项目现已通过验收,系统上线正常使用。在此基础开展福田辖区水闸、水库、河堤等既有水务设施逆向建模,福田河笔架山调蓄池运维建模,创造基于BIM模型的虚拟现实空间,快速定位故障,缩短维修周期,为辖区水务设施的智慧运维提供支撑。

  (六)水务行业监管能力持续加强

  1.水政执法能力持续加强。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福田区水务行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修订“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22年版)”,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检查人员名录库”,开展14项268家“双随机”执法检查,全面、规范、透明执法。开展饮用水源保护“雨季行动”、“利剑”系列执法行动、河道非法采砂洗砂执法行动等,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78人次、执法车辆214台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立案查处涉水违法行为8宗,重点领域执法卓有成效。随时制作、更新、印刷水务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外出执法检查时、到办公室接受调查询问时、电话咨询业务时,不分时间场合,第一时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累计派发水务宣传册1975份,海报455份。

  2.信访维稳水平持续提高。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成立局“国满件”、重点信访事项“百日攻坚”行动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局领导包案表,全力推动信访案件化解,27宗“国满件”、2宗“省满件”、8宗重复访100%“双满意”办结。成立局民意速办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民意速办工单“10-30-24”机制,切实提高响应水平,及时有效解决各类诉求313宗(其中紧急诉求28宗)。党组会专题传达学习、梳理要点组织全局学习、印刷发放宣传册、局网站全文转发,全方位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宣贯,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印制派发宣传材料,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宣传片,聚焦水务工程建设领域,常态化开展的水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切实维护辖区安全稳定秩序。

  3.水土保持监管持续提升。持续完善131宗建设项目台账,根据水土流失风险等级,结合日常巡查、举报、卫星图斑筛查等,制定全区水土保持监管“一台账、一张图”,实行“红、黄、绿”分级管控(其中红牌3个、黄牌40个、绿牌88个),形成高效精准的水土保持监管网。在排水出口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加强建设项目管控,利用无人机对梅林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水土流失巡查,配合市水务局开展水土流失量化监管示范创建,复核省水利厅下发扰动图斑,累计开展水土保持检查570人次,检查建设项目297宗次,查处未批先建项目1个,下达整改通知26份。建立与河道管理单位、管网运营单位信息共享机制,排水管网线状溯源与建筑工地点状溯源相结合,探索建立快速反应、精准溯源的点线结合水土流失溯源机制。

  4.狠抓防疫和安全生产,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一是筑牢水务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防线。根据工作部署,督促在建水务工程严格落实卡口管理、人员管控、“白名单”全覆盖、核酸“每日一检”等、通勤专车接送等防疫要求,建立自公司领导、代建、总包(监理)、分包、班组的五层防疫责任体系,将疫情防控作为日常督查重点,把做好工地防疫作为施工大前提,确保至今没有发生一例参建方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水务建设工地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防汛工作按要求坚决落实,今年以来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二是提升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管理水平。组织开展了在建水务工程根治欠薪专项检查,并定期开展福田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实名制分账制工作的日常巡查、指导和督促,加强在建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各在建项目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视程度提高,均已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均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并提供农民工工资保函,农民工工资均由总承包单位按月足额发放,所有项目均在显著位置张贴维权信息公示牌;针对信访欠薪投诉事项,不拖延、不懈怠,不断提升信访欠薪投诉事项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水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难。福田区属高密度建成区,管、涵、闸、泵等城区开发初期建设的较完善的水务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逐显落后,同时受地铁及建筑施工降水等综合因素影响,市政排水管出现裂缝等情形频现,易引发地面塌陷、河道污染、暗涵化河流雨季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二是水务工程建设施工难。城区建筑多,人口密度大,占道审批难,制约水务工程建设,施工难度大,市民投诉多。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工作统筹,认真抓好规划政策落地落实。一是理顺体制机制,用好区河长办、海绵办等抓手,统筹协调各方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水务执法,继续加大《信访工作条例》贯彻力度,常态化开展“国满件”“重复访”集中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重点人员、群体风险隐患排查,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加强行业监管,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福田智慧水务,打造“设施可视化、监管科技化、决策智慧化、执法透明化”四位一体的智慧水务标杆示范。四是抓实绩效考核,继续统筹做好“市对区绩效考核”“河长制工作考核”“生态文明考核”“治污保洁工程考核”“深圳市2022年水污染治理责任手册”“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表”指标考核,全程跟踪问效。

  (二)抓重点求突破,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全区性重大水务工作。一是高要求高标准推进碧道建设,推进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示范段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第二阶段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及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三是高质量完成莲塘尾水库和禾镰坑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四是高要求推进福田海绵城市建设片区达标工作,高规格策划中国首届湿地自然教育论坛。

  (三)监管治理并重,全力提高水务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一是继续推进福田区易涝风险区整治工程。二是在易涝点整治基础上开展福田区新增防洪潮排涝工程建设。三是加强水务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区水务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四是抓好安全度汛工作,全面做好水旱灾害防御。

  (四)强基础优服务,持续增强水资源和供水支撑能力。一是继续推进供水全流程督察工作及两项工程查漏补缺工作,加强小区及城中村二次供水管理,及时处理供水投诉,全面提升辖区居民在用水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开展动态复核评估工作。三是继续加强排水户监管工作,从源头上加强排水户管理,引导排水户规范排水。

  (五)全面从严治党,为水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水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水务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强化进取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