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4-18 11:18来源 : 深圳市福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索引号 : /2023-10547899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区工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全力推进各项经济指标,社消零增速预计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3-5%,进出口预计完成8900亿元,各项工作取得圆满成绩。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聚焦“增量扩张”,商业业态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业态持续“新”。大力发展线上消费,引进由你网络、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新零售平台。发展首店经济,引进首店70家,成为“首店之区”。网红餐饮持续繁荣,“2022大众点评必吃榜”中,福田上榜餐厅21家(全市46家),全市各区排名第一。

  二是商圈持续“旺”。推动商圈提质升级,中洲湾购物中心、深业上城老佛爷百货等营业,将中心商圈8大购物中心“串珠成链”,策划开展“花艺快闪”等主题活动,形成中心商圈整体联动良好态势。

  三是活动持续“火”。打造“湾区之Yeah 乐在福田”夜间经济活动月、全市首个咖啡生活节、文化活动进商圈等品牌活动。发放2022万元春节消费券、发放3000万元“五一”惠民消费券、两轮汽车消费补贴活动,带动消费增长近20亿元,消费活力不断释放。

  (二)聚焦“都市工业”,工业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一是都市型先进制造业高地加速形成。大力发展“总部研发+小试中试”“总部研发+智能制造”等“双核业态”,累计培育4家国家级、7家省级、4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上市企业。德明利、智微智能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锐石创芯入选《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独角兽企业。布局新能源赛道,推动华为数字能源、赛能数字能源、海雷新能源等项目落地福田。加大高质量产业空间挖掘,推进华强云、智能制造中心等产业园项目进程,实现超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供给。

  二是重点创新载体多点开花。引进创新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两大载体”,梳理形成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六个一”工作体系,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落地福田,完成4大平台建设,加快部署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实验室、中试线、公共服务平台,已形成技术标准10余项,专项50余项。

  三是“两个片区”加速转型。编制《八卦岭片区产业转型发展规划》,推动德明利开展中厨大厦智能工厂建设,打造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全力推进华强北转型升级,开展华强北产业生态情况及电子元器件分中心的策略及路径研究,推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福田分中心落地。

  (三)聚焦“基础设施”,5G创新引领区蓝图初现

  一是全国领先。5G基站密度达到40.1个/万人,多功能杆密度达到47根/平方公里,我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联合北科瑞声打造5G应用和多功能杆智慧城市场景应用示范,提升城市综合“全域治理”水平。

  二是成绩突出。我区《立足双区,构建“双千兆”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获得首届工信部“光华杯”全国复赛二等奖,是深圳市所有进入全国总决赛中的最好成绩。

  三是解决难题。推动全国唯一国家级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快速发展,申请发明专利21项,开展市重点项目建设,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

  (四)聚焦“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政府采购全市排名第一。推动深圳新世界集团等企业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引导9家东部企业入驻南宁三县,投资额达6160万元;动员5家企业入驻和平县福和彭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值约800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超千人。

  (五)聚焦“业态调整”,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一是以政策助企业降成本。制定《福田区2022年-2024年促进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供应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促进外贸进出口平稳发展。

  二是以“落地”吸引外商投资。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全市率先出台配套市外资到资奖励政策,发布《福田区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企业工作方案》,目前已认定3家跨国公司总部企业。

  三是以头部企业助保税区转型。与深圳海关共建“关地联动”合作模式,新建1210跨境电商查验中心,打造深圳首家全公益查验中心。对接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等重要行业协会,探索“保税+零售”跨境电商新模式。

  (六)聚焦“培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发展

  一是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企业培育库,构建梯度培育机制,量身定制企业服务,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78家。2022年,我区专精特新“小巨人”累计达22家。

  二是加强创新合作发展。打造创新载体与企业合作发展模式,成立“福田区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做特色金融产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畅通融对接渠道。

  三是精准提升企业服务。建立服务专员制度,推动“点线世界”专业服务交易中心升级,探索建立专家库,落实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多渠道引进创新型、紧缺型人才。

  (七)聚焦“核心优势”,高端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高端服务业专业楼宇。修订专业楼宇政策,推动广电金融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高端会计产业园,汇聚大华、容诚等国内龙头会计师事务,提高行业集聚力。

  二是稳住法律会计高地优势。建立部门联动、一对一服务工作机制,实施“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招商清单、一个政策体系、一个专业楼宇、一个高端论坛),开展企业走访工作,宣讲政策,法律服务行业营收增速从-7.7%提升至1.2%。

  三是推动龙头企业集聚。瞄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等行业龙头招商,着力增强整体实力。

  二、2023年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六大体系”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重点工作。

  (一)建立消费发展升级体系,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制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免税经济,进一步巩固我区消费大区地位。一是培育免税经济。联动深圳免税集团积极推动扩大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免税店规模。引导深圳免税集团等企业建设保税商品城,打造“保税+实体”新零售。积极争取市内免税店新政策在福田先行先试,联动港澳企业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二是引进新消费品牌。聚焦网络零售、首店经济、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车和网红餐饮,大力引进新消费品牌,重点推动歪马送酒、上海中泰、费大厨、壹号电商、方望科技等重点项目落地。三是推动高端消费集聚。加快引进中高端消费品牌,推动老佛爷华南首家精选概念店,打造高端消费新地标;推动卓悦中心建设旗舰店森林大道,打造品质商业新地标;推动COCO Park不断丰富潮流属性,打造CBD潮流地标。四是强化福田商业活动IP。持续开展“欢乐在福田”、福田咖啡生活节、“湾区之yeah 乐在福田”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提升活动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建立工业强区体系,打造都市型制造业高地。制定都市型制造业高地工作方案,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打造都市型制造业高地。一是立足“两大载体”推动发展壮大。以创新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争取招引5-10家“高成长型”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企业落户;培育引进公共服务平台,争取洽谈1-2家机构在福田设立分中心。二是加快推动片区转型升级。在八卦岭片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在华强北片区落地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福田分中心,在车公庙、安托山等片区推动工业企业总部基地建设,以示范项目建设带动片区转型升级。三是持续做好产业空间保障。统筹和整合现有空间,争取挖掘5万平米以上的厂房空间储备。在八卦岭、梅彩、车公庙等片区持续挖掘一批“低成本、高品质、定制化”的制造业优质产业空间。四是深化专精特新培育。强化香蜜湖(深圳)产融创新/上市加速器上市培育功能,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组织参加国内外展会,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应用展示宣传。

  (三)建立设施建设夯实体系,打造国家级5G融合应用创新引领区。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千兆到户、万兆入企”示范园区,创新政企合作共建机制,推动新基建产业发展。打造5G应用行业标杆。以行业融合应用深孵化、社会民生服务普惠为试点,“以点带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奋力突破关键技术。依托国家级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开展5G中高频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移动通信领域核心器件国产化。

  (四)建立乡村振兴共建体系,打造对口帮扶先行示范区。出台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要点,着力从产业、人才、生态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工作。增强内生动力。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目标,激励企业到当地投资兴业。深化消费扶贫。打造特色供深基地,推动扶贫产品供给与“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需求有效对接,赋能消费扶贫。促进合作发展。强化开发式扶贫,建设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帮扶,拓展合作空间,携手优化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共同发展。

  (五)建立外贸转型提质体系,打造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供应链枢纽建设路径,推动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供应链企业转型为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单一或综合贸易功能的贸易型总部企业。探索打造进口贸易平台。着力打造与医疗器械、保税科研设备、电子元器件等战略性产品贸易平台、重点进口商品贸易平台,拓展战略性资源产品进口业务,搭建服务一体化、数字化贸易平台,增强供应链集聚效应。培育外贸新业态。引进培育一批B2B平台、B2C平台以及电商企业,打造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探索跨境医疗试点、网络游戏等方面的深港合作模式,打造服务贸易新优势。

  (六)建立高端服务业发展体系,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发力优势行业。做强做优法律服务业,培育壮大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业,推动分所转独立法人机构。发力产业集聚。推动嘉里建设、金地中心等优质楼宇完成认定申请,预计我区高端服务业专业楼宇将达到7栋。发力龙头企业。健全招商引资目标清单,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引进一批优质高端服务业机构。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