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5-22 16:41来源 : 福田区卫生健康局 信息索引号 : /2023-10603279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齐心协力护民生,疫情防控大战大考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稳妥处置变异毒株引发的多轮疫情冲击。面对传播力、隐匿性前所未有的奥密克戎新冠毒株,在上级的大力指导、支持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立“三个一”工作制度、“一键启动”十项机制,全面实施密闭场所“九个必须”,快速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九大能力”,守住奥密克戎BA.2、BA.4、BA.5、BF.7、XBB等变异毒株的攻击,稳妥处置了多轮疫情。二是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建立“153012”核酸采样服务圈,完善发热门诊(诊室)、社康机构、社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哨点”监测功能,建立风险人员信息跟踪机制。三是全方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疫情防控转段后,坚决落实“二十条”“新十条”,推动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分级分层分流收治机制,突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和重症救治,筑牢全民免疫防线。全面加强重症医学床位、医疗设备、治疗药品等资源储备,全面摸排65岁以上老年人、透析化疗病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底数,创新“线上问诊咨询、线下送医送药”模式,推进疫苗接种进度,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中流砥柱惠民生,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基层医疗集团“立地”根基逐步扎牢。起草全新机制的基层医疗集团改革实施方案,谋划医疗健康集团网格化布局。中大八院“安全有5,专网助力数智化方舱实验室”项目获工信部5G绽放杯智慧医疗健康专题赛二等奖。二是社康扩容提质行动全面实施。新建3家社康机构,总数达102家。促进深港医疗合作,对标WONCA国际标准,组织深港国际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突出医防融合、全专协同,在中大八院、区二院设立“院内社康”,组织15个市级医防融合项目“专家下社康”,实现社康100%全覆盖。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公卫专家驻点制”,加强业务指导,组织开展福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绩效考核评估工作,推动社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突出就医环境提升,新改扩建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区妇儿医院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启动装修工程,区慢病院重建、肛肠医院新建工程完成地下结构施工,开展地上主体结构施工。突出科研技术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立27项,突破历史达到新高度。广中医深圳医院《肺癌“痰毒”理论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应用》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突出服务水平提高,组织医院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第六批国家集采胰岛素专项已落地;促进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肿瘤医学中心七大平台建设,挖掘中医特色疗法。中大八院3个管理案例入选国家卫健委“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百强案例。突出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顺利完成基层党支部换届工作;上线区卫健系统政府投入资金监管平台,实现社会办医机构公共卫生投入资金的有效监管。
(三)全周期保障唤民生,健康福田“金字招牌”不断擦亮。一是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初见端倪。依托区疾控中心、街道公共卫生中心、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初步建成区、街、社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求医院设置公共卫生职能科室,配齐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年度考核督办落实。二是城市健康细胞不断丰富。组建福田区健康专家委员会,推进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制定。制定《健康福田行动规划及健康细胞评价体系(2021-2025)》,扎实做好健康基线调查,准确掌握辖区人群结构、健康环境及主要健康问题。三是实施健康深圳行动计划。调整健康福田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起草《健康福田行动(2021-2030)》。完善健康福田绩效考核标准,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内容纳入街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社会健康管理转变。组织专项控烟执法及无烟日宣传活动,“无烟党政机关”实现全覆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落实老年健康宣传周、高龄老人关爱试点、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有关工,推动皇岗社区获评国家级“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区福利中心、华龄颐康之家成功创建“市级医养结合优秀示范基地”。推动全区计生协改革转型升级。全区建成家庭发展服务中心88个,基本实现了社区全覆盖。新增中国计生协沙头"暖心家园”示范项目点,康欣社区、侨香社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分别被确定为省、市级示范点单位。为辖区4万名适龄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建成2家示范社康筛查网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高质量完成预防接种、学校卫生、艾滋病防控等疾病防控工作。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一)主要目标。打造韧性健康城区“六个一体化”,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首善卫生”新实践。
(二)工作思路。一是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数字化医院项目实施,中大八院、广中医深圳医院电子病历达到5级应用水平。二是推进医院社康一体化,完成基层医疗健康集团组建,健全内部运行体制机制,集团内医院、社康实现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和均等化服务。深化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全区首家“深圳标准”社区医院投入使用。三是推进市区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大区属医院特色专科支持力度,与市属医院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上线智能化“健康地图”,打通市属医院、区属医疗机构及社会办医疗机构资源。四是推进公立社会办医一体化,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基层医疗集团,在公立机构在资源共享、分级诊疗、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五是推进医疗与公共卫生一体化,推广实施医防融合项目。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10个街道公共卫生中心实体化运作。完善平战转换机制,推进可转换医院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六是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预防、诊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制订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力争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