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5-24 14:44来源 : 福田区财政局 信息索引号 : /2023-10611040

  2022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围绕区委区政府推进“首善发展”“首善治理”“首善文明”“首善民生”“首善环境”,加快建设“三大新引擎”、突出“三大产业”、瞄准“三大定位”等中心工作,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高效推进“一榜三令”工作机制,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有关情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财政运行稳中有进,财力均衡可持续发展

  1.加强财税收入组织,确保财力稳定增长。一是财政收入平稳复苏。1-9月,辖区全口径税收完成1317.21亿元,排全市各区第二;较上半年-43%降幅收窄17.9个百分点,复苏态势良好。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3.40亿元,排全市各区第四。二是财力组织成效显著。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开展三次财政资金统筹工作,统筹财政资金合计60.37亿元。做好债券发行使用工作,今年我区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74亿元,排名各区第一;首次获批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额度2亿元,债种进一步丰富化、多元化,有效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2.强化财政支撑,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大局。一是探索建立财政“紧平衡”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在编制2023年部门预算过程中,组织各预算单位梳理本部门大事要事,开展大事要事清单编制工作,起草《福田区财政预算项目暨大事要事清单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分类分级、重点突出的财政保障机制,增强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保障能力。二是防疫资金更强保障。今年以来,辖区疫情多发,疫情防控及稳企惠民投入规模较大。在年初预算已安排常态化疫情防控经费6亿元的基础上,预计全年需新增安排疫情防控直接投入约34亿元,主要用于防疫物资购置、健康驿站及隔离点征用、临时购买安保服务等方面。全年疫情防控直接投入规模约达2021年的4.1倍。三是防疫资金更加高效。印发《疫情防控财政政策文件汇编》,“精准”指导,确保防疫资金高效合规。全面梳理2020年以来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疫情防控、隔离点补偿、建立绿色采购通道”等涉疫财政政策文件30份,分级分类装订成册,着力解决因不同防疫工作需要而产生的支出标准、政府采购、资产保障、申请流程等问题,精准指导我区200余家单位规范管理使用疫情防控资金。

  3.继续实施经济财政政策,着力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支撑作用。一是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心城区“三大新引擎”建设等战略蓝图,着力支持重大产业发展和重点民生保障,确保债券资金“花在刀刃上”。2022年,我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债券共发行37.53亿元,占比55%,重点聚焦财力保障安托山总部大厦、湾区智慧广场等项目,坚持额度分配不撒“胡椒面”,有效提高债券资金使用集中度。民生类债券共发行30.47亿元,占比45%,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500套、新增学位近6500个,并进一步完善7家医院的医疗基础设施。债券资金安排优先支持在建、续建的政府投资计划项目,占比高达85%,为带动有效投资注入强劲动能。二是更大规模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助力企业减税降费。在原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减收的基础上,2022年新增对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等六个重点行业的存量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免,形成“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礼包。截止 9月已完成减免88.14亿元,占我区完成税收收入的6.68%;其中小微企业减免20.13亿,是最大收益主体。减税降费力度更强,受益对象更精确,为企业发展在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更优举措实施惠企稳企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聚焦辖区企业在租金压力大用人难共性痛点,特别是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租户群众,区财政局联合产业部门迅疾出台《福田区支持企业同心抗疫“十条”政策》和《深圳市福田区稳企惠民纾困“十条”政策》(新十条),形成20个条款37个项目惠企稳企措施,着力降低辖区市场主体运营成本,全年预计将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惠企超过7000家、居民25万人,政府物业减免租金超过3000万元,在降租减租、社保补贴、返岗稳岗提供有力扶持。

  (二)财政改革稳中求进,财政发展更显活力

  4.提前超额完成政府资产资源盘活年度任务。一是盘活物业存量资产。深入梳理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底数,从全区超660万件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中,筛选出36套优质物业作为2022年拟盘活标的,于上半年高效完成10.5亿元盘活收入,为我市财政收入实现5%增长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创新资产监管办法。实施全国首个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监督评价办法,广泛性应用全国首个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实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全覆盖、精细化的高效动态监督。

  5.深化自行采购制度改革。一是优化制度建设。出台《福田区自行采购管理办法》,规范采购人自行采购行为,着力强化采购人自行采购主体责任,重点优化自行采购的内控管理和流程控制。二是强化流程控制。联合区纪委监委上线运行自行采购管理平台,强化自行采购信息发布、过程记录、项目管理等功能,强化监管部门对自行采购活动的监管。同时开展自行采购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各单位采购人员采购水平。

  6.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是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一体化建设工作。梳理4大类通用支出标准和6大领域专用支出标准共255项,在智慧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了进行个性化开发,率先在2023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实现试点运用。二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原则,开展对全区所有区级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部门评价工作,实现部门评价全覆盖。三是全区推行内控制度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福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福财〔2022〕46号),组织开展全区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推动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

  7.科技赋能财政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增强国库运行科学化水平。研究制定《福田区库款管理指引》,建立库款管理保障工作机制,明晰工作流程,形成工作合力,保障财政稳健运行结合。设计库款常态化监测及库款需求预测指标模型,并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发现收支数据规律,提升模型预测准确性。二是加快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截止到9月30日,区属284个用票单位中,有268个区属用票单位完成了电子票据改革工作,实现进度94.36%;共发放及核销电子票据740万份,涉及金额31亿,涉及电子票据种类7类。基本完成各用票单位历年纸质票据领用、核销、销毁等清理工作(16个单位未完成);核销各类纸质票据860万份,涉及金额34亿。销毁票根160万份,涉及金额1.14亿。

  (三)强化国资监管,国资发展提质增效

  8.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一是着力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联合区委组织部起草《关于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点任务措施》,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规范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强党建对国资集资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完成4家区属国企党组织换届工作,实现辖区15家股份合作公司党建进章程”全覆盖,实现国资集资发展强根定魂。二是持续完善“1+N”国资监管制度体系。研究出台区属国企资产减值准备、招标采购管理、外部董事管理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加强区属国企财务、流程、重点人员等方面的监管。选取两个试点股份合作公司开展清产核资,推动形成清产核资报告,进一步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起草、修订《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领导班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五个制度文件,切实完善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增强股份合作公司的运营活力。

  9.推进综合改革,提升国企运营水平。一是揭榜“一榜三令”战略必争项目。编制福田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首次完成引导基金绩效考核试评价,最大限度发挥引导基金引导放大作用。推动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及章程修订,以试点为突破口,分阶段推进,不断提升股份合作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二是多点构建创新发展平台。成功举办深圳市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论坛(福田专场)暨集体经济大讲堂活动,成立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多元发展联盟,通过平台带动和辐射股份合作公司协同发展。研究制定国际风投创投中心运营管理机制,发挥福田引导基金行业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创新服务生态体系。成立深圳市福新双碳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打造成为辖区“双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平台。三是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水平。指导福田投控成功公开发行全市首单区属国企公司债券,创今年全国范围内区属国企同期限公司债券最低利率。区属国企顺利收购深业上城部分政府物业,圆满完成我区政府资产资源盘活任务。成功获批人才安居公司保障性住房REITs,盘活沉淀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资产,走出“投资建设住房—REITs盘活资产-回收资金再投资”良性发展格局。

  二、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财政收支矛盾问题亟待解决。受共享税分成比例低、减税降费持续深入以及疫情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受到较大冲击,预计2022年税收减收约37亿元。再加上2022年初预算存在保障缺口68亿元,且预算执行中新增刚性支出54亿元,虽然通过大力压减部门预算、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争取和统筹财力,全年仍存在收支缺口64亿元。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增强大事要事保障能力。一是强化财政收支统筹力度。落实分类分级的财政保障机制,推动基层财政均衡可持续发展。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积极开展专项债项目储备,做好财源建设。助力企业减负增效涵养税源,强化企业服务促进经济稳增长。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7亿元。二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及“有评估、有目标、有监控、有应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持覆盖全面、突出重点、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进一步规范监督行为,不断推进依法理财水平。三是深化预算支出标准一体化建设工作,实现专用支出标准体系运用全覆盖,并建立在标准运用过程中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总体水平、区级财力状况、部门职能调整、技术改革创新以及预算安排情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的支出机制。

  (二)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一是扎实做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工作。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优化改造核算系统,在传统的“核算、反映、监督”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分析、预测、调控”等功能目标,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支撑。二是继续推动构建全国首个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1+N”制度体系。构建全国首个覆盖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清查、统计、监督检查等环节的县区级1+N制度体系,形成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

  (三)全面深化国资体系综合改革。一是落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现代企业制度、国资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市场化经营机制等关键环节,着力推动具有福田特色的国企改革。推动设立福田资本运营公司,打造福田国资系统综合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二是持续推动福田区“双碳”工作建设。抓住福田区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契机,协助推动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高质量建设气候投融资试点贡献财政力量。三是协同联动促进国资集资合作共赢。形成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操作指引,指导股份合作公司有序推进股权改革。做好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工作,推动区属国企监督管理系列制度落地应用,基本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国企“1+N”监管体系。修订集体资产监管系列制度,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运营,完善监管链条、堵塞监管漏洞。

  (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强采购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落实《深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深圳市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实施办法的通知》及我区配套制度文件,确保采购人主体责任切实落地。

   深圳市福田区财政局 

  2022年12月14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