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福田区金融工作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5-22 16:17来源 : 福田区金融工作局 信息索引号 : /2023-10612570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巩固金融产业支柱地位,赋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1.打出稳增长“组合拳”,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开展日调研、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积极与市相关部门沟通调整保费收入、证券交易额的统计核算方式,真实准确反映我区金融业发展情况。通过设置经营贡献支持等产业资金政策撬动对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创新核拨方式至企业管理个人账户,增加企业获得感,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挖潜总部型金融机构业务深圳地区增量,做到颗粒归仓、应统尽统。

  2.市区合力,打造投融资全球最佳实践地。促进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资本要素融合,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深圳市关于建设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的若干措施》,强化顶层结构,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规格高站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风投创投集聚街区,吸引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天图资本等境内外优质风投创投机构集聚福田。发布大湾区首个区级风投创投专项政策,推动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建设,全面优化风投创投生态发展环境。

  3.筑巢引凤,创建产业集聚空间载体规划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主体(CVC)园区等产业集聚空间,形成以知名风投创投引领、龙头产业资本跟进的双轨驱动式创新资本聚集区;打造服务于大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集产融对接、行业集聚、监管助手等功能为一体,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20+8”产业集群投资力度,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本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

  4.出台“一揽子”政策,推动金融业发展能级提升。修订《深圳市福田区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聚焦金融企业核心关注的经营发展、业务创新、人才激励、安居保障等诉求,打造全生态支持体系。印发《深圳市福田区引导创业投资集聚促进科创金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企业上市发展若干政策》《福田区上市梯队企业融资风险补偿管理实施办法》,建立涵盖企业从初创到上市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聚焦企业发展生命全周期,完善企业服务生态链。多渠道广泛开展政策宣导,针对重点金融机构送服务上门,进一步提高政策触达度。

  5.巩固金融科技先发优势,持续打造金融科技标杆品牌。抢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加快金融科技产业升级,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福田“金科双园”园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1家、市级3家,上市企业1家以及5家上市梯队企业。举办第三届香蜜湖金融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98个项目提交申报,首次开放辖区外企业申报,首次应用数字化评审系统覆盖评选工作全流程,首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参评,活动辐射近6000名业界代表,香蜜湖奖品牌效应进一步深化。

  6.构筑金融科技人才高地,持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支持政策,支持辖区金融科技企业(机构)与高校联合共建实习基地,吸引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7所高校,招商银行、华锐技术等50家辖区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已成功推动测评中心、安信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6家辖区企业(机构)与高校签约。开展“2022湾区(深圳)金融科技人才季”招聘活动,创新策划“直播带岗”系列活动,吸引近1.4万人围观,3000多名求职者在线投递,精准对接金融科技人才和企业。

  7.大步快进推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一馆三中心”地标建筑之一的金融文化中心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配合市建工署加快推进施工进度,截至9月底已纳统16339万元。牵头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产业导入研究工作,《香蜜湖片区产业专项研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推进现代金融要素聚集

  1.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进有力。4月14日,参加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答辩并获得评审得分第一,8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正式公布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福田区正式获批。举办多场绿色金融政银企精准投融资对接会,筹划建设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82个入库项目贷款总需求超150亿元。

  2.跨境金融持续创新突破。依托“i福田”建立外汇政策直达企业工作机制,惠及5000余家,举行河套跨境金融工作座谈会,推动深圳人民银行与福田区在深港跨境金融等领域加深合作。

  3.数字人民币试点亮点纷呈,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累计发放超2300万元稳企惠民数字人民币红包,打造全国首个预付资金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创新应用平台、数字人民币公积金专窗,创新解决灵活就业公积金缴存等民生问题。

  4.搭建产业金融创新平台,供应链创新应用加速落地。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正式注册,全国首个法人数字空间金融场景应用“福田产融直通车”(地方性产融金融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于8月上线试运行,为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提供保障。

  (三)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保障,强化金融服务实体效能

  1.稳存量扩增量夯实金融服务基础。市区联动赴上海、杭州等地“走出去”招引,拉清单招商,抓重点招商,一对一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引进央行直属企业中国金电全资发起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金电云(深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台资银行富邦华一银行深圳分行等机构。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7月7日成功揭牌国际消费金融中心总部用地项目,持续推进华润信托总部、建信理财总部用地相关事宜。激励企业扎根福田、深耕福田,在福田布局更多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

  2.搭平台政银企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率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11个金融驿站试点,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保姆式服务,推动金融服务增量扩面。积极联动各产业部门,引导驿站对接商协会,举办国高企业培育辅导会、“专精特新”企业对接会、重大项目融资沙龙等12场融资对接活动。持续优化首贷续贷窗口服务水平,新增农业银行等机构入驻,通过专窗专人指导,扩大信贷覆盖面,落实助企纾困,截至9月服务咨询量达400余次,审批通过额达5.18亿,审批通过户超百户,其中首贷额为5452万。

  3.服务引导金融创新,全力助企纾困。在《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企业同心抗疫“十条”政策》推出“安心保险支持”,激发辖区保险行业的创新活力,辖区四家保险公司积极响应,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提供保险保障。在《深圳市福田区稳企惠民纾困“十条”政策》推出“融资风险补偿支持”,通过风险共担促进金融机构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撬动投放更多的信贷资源。

  4.深化服务,扎实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深交所、深圳证监局共建上市培育与产融对接平台,引荐专业服务机构,助推企业上市之路,夯实福田金融核心区位优势。截至目前,福田辖区境内外上市企业93家,公司数量、总市值及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等均居全市各区前列;证券机构87家、基金法人20家、期货公司7家,数量稳居全市各区第一。

  5.强化香蜜湖加速器上市培育功能,探索境外上市培育体系。依托香蜜湖加速器提供上市培育一站式服务,累计完成16场上市专题培训。重点挖掘科技创新型企业,充实上市梯队企业库。编制《福田区100家重点企业白皮书》,撰写《福田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分析报告》形成政策建议。探索境外上市融资渠道,组织“星耀鹏城&香蜜湖加速器”境外上市研修班。纽交所同步在香蜜湖加速器设立大湾区工作站。

  (四)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持续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借助预警监测系统,获取并排查涉非企业信息。重点关注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包含“金融”、“交易中心”、“股权众筹”等字样或宣传内容的企业。开展地方金融组织行业清理。整顿累计完成280家涉非企业线索排查工作。与行业自律组织合作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防范养老诈骗”等宣教活动,提升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金融素养。

  二、工作问题和挑战

  (一)金融资源竞争加剧,安商稳商面临挑战。存量金融机构受牌照监管的严格约束,各地对金融企业尤为看重,北京、上海持续出台系列奖补政策,市外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同时,上市企业也是各地紧盯的招商目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区均通过资金支持、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招引持牌金融机构、上市企业等,我区安商稳商压力较大。

  (二)银行业、保险业受疫情影响显著,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在短期疫情冲击、国际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居民工资收入有所下降,消费信贷提款需求较低,信贷需求下降,存贷款难以维持高位增长。保险代理人规模处于下行通道,寿险营销队伍难以有效开展线下拜访,销售及签单受限,行业转型受阻,保费收入增长乏力。

  (三)股市下跌,证券行业整体收入承压。今年以来,在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A股市值出现回落,券商业绩受到影响,投资业务尤其成为拖累。受市场调整影响,基金新发规模下降,券商代销收入承压。部分龙头机构营收规模同比下降。我区营收前十的资本市场机构营收增速为-6.1%,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深交所、中证登记结算深圳分公司等8家机构营收增速为负增长,深圳创新投、招商基金营收增速也出现回落。

  (四)缺少非法集资行政执法经验及力量。非法集资的隐蔽性强、资金流向复杂,公司募集资金的形式层出不穷、证据难以固化。被调查企业配合程度低,执法难度高于传统的城管、人资等行政执法工作。区级部门执法人数少且不具备执法工作经验,要在规定的90天内查清违法犯罪情况,执法难度大,容易引发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以业务激励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梳理各行业优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新注册市场主体名单,定期推送至辖区银行机构对接挖潜。集合全区资源做好配套保障。常态化安排专项产融对接会,助力金融机构走进产业园区、走进龙头链主企业,开展集中授信,服务中小企业。探索非银金融机构与辖区银行合作开发新型融资产品,有效提升辖区银行存贷款增量。积极对接市级主管部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目标金融机构等,鼓励区属国企以战略入股和子基金合作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落户。

  (二)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借助各方资源力量,挖掘金融项目线索,联合市级相关部门、招商机构等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福田金融营商环境,招引金融机构齐聚福田福地,共享发展机遇。

  (三)持续推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建设。以“区域联动、错位发展”为原则,立足“四个中心”,建设金融总部集聚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特色金融创新中心,打造香蜜湖金融文化IP品牌。打造有影响力的香蜜湖金融论坛品牌,提升福田金融软环境,全面提升城市金融配套和软文化。力争将香蜜湖建设为活力多元、品质高端的城市新金融中心,为深圳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四)探索打造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区。巩固提升金融基础设施集聚优势,央地联动、超前谋划,以“一平台一方案”方式持续招引,持续推动证券、债券、外汇、黄金等传统金融要素的国家级交易平台集聚,引导征信评级、金融信创等多样化创新要素平台落地福田,为奋力打造金融改革创新区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快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丰富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生态。确保综合服务平台按时保质投入使用,力争风投创投机构入驻率达100%,审慎谋划打造更多专业楼宇,营造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生态。继续对接市金融局,加快推动“双Q”试点落户福田。

  (六)稳步推进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主体CVC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形成上市公司产融创新生态。加快吸引优质CVC机构入驻,架起CVC机构背后上市公司互通合作的桥梁,助力福田产业投资集形成聚优势,扩充传统风投创投投资“版图”,形成CVC与IVC共投专业圈子,助力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七)持续推进特色金融中心建设。有序推广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创新应用平台,加快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闭环数字人民币生态园区;大力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中心、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落地福田;推动福田区与深圳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建立“深港合作 跨境金融专项工作组”,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跨境金融便利措施、创新试点优先落地福田;以香蜜湖金融科技创新奖激励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支持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开展产融创新服务,推动与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八)高质量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策源地。充分发挥香蜜湖金融科技创新奖激励作用,奖励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卓有成效的金融机构,支持辖区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提质增效。支持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开展产融创新服务,推动与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九)推动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金融科技高端人才首选地。继续推动金融科技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持续配合推进“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继续办好金融科技人才季活动,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补充作用。

  (十)推动多层次资本助力实体经济。持续推进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聚集街区建设,在行业交流、产融对接、监管对话、企业服务等方面助力创投行业发展,提高香蜜湖品牌影响力。依托产业金融基础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服务科技创新、实体产业为导向的知名风投创投主体。加快建设深圳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创新园区,为(拟)上市公司与风投创投机构打造国内首个聚焦“科技+金融+产业”的“产融创新”生态平台,带动福田区加速形成上市公司产融创新生态。

  (十一)完善政策做好安商稳商。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主动听取行业声音,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一流金融营商格局。做实做细宣传推广工作,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措施,充分发挥产业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促进金融机构深耕福田、做大做强。切实保障企业用地需求,积极推进落实华润信托、建信理财、平安理财子等总部用地项目遴选工作。

  (十二)常态促进产融精准对接。依托金融驿站、福田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银政企沟通桥梁,进一步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和供求衔接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综合化、特色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三)贯彻落实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深圳市融资租赁行业过渡期注册变更事项会商工作指引(试行)》、《深圳市商业保理公司监管评级指引(试行)》等一系列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制度即将出台,积极配合市金融局落实地方金融组织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实现对地方金融组织的分级分类动态监督管理,促进地方金融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制定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业务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绿色低碳、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布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重大项目的参与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方式参与深圳市重大项目计划。

  (十四)加强风险排查,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力度。坚持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托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方式,对涉非风险企业进行滚动监测排查,切实做好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处非工作机制,行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行政职能,最大程度减轻投资人损失。持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提升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