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5-31 11:04来源 : 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信息索引号 : /2023-10621205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疫情考验,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区委八届二次全会、区两会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环卫指数测评成绩实现“三连冠”。
(一)打造“最干净城市”,环境卫生更加洁净
1.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建立“垃圾落地半小时处理”动态考核机制,编制《福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制指引》,持续开展“送课上街”,落实落细日检查、日核查、月通报、月调度考核机制,环卫指数测评成绩实现“三连冠”(预计)。顺利完成2022年新一轮市政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招标工作,为持续保持高质量环境卫生打好基础。
2.垃圾分类深入实施。印发《福田区2022年垃圾分类工作“1+N”工作方案》,清单化管理138项任务措施,启动月度“百分制”垃圾分类考核。打造周三“垃圾分类日”特色品牌,区领导带队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检查,以问题整改促提升。高标准运营市区共建垃圾分类科普馆,举办活动50次,接访14800余人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线上线下宣传,全市首推“现场直播教学”,开展第四届金牌小义工活动。完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无废园区”建设,建成14处地埋式垃圾收集点。
3.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全市率先加装密闭化桶罩并获推广,实现投放点100%全覆盖。全市首推有害垃圾、大件垃圾48小时上门预约回收,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7.4%。完成21处厨余垃圾分散式、小型化处理点建设,实现街道100%全覆盖,弥补高度建成区缺乏大型厨余端处理厂短板。完成136个环卫工具房、49个垃圾站和44座公厕改造升级,传递更有温度的城市文明。
(二)突出城市精品建设,休闲体验更加舒适
4.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有序推进梅林山—银湖山生态断点连通工程和竹子林生态通廊建设工程(一期)2个项目前期工作。新建24公里远足郊野径,实现梅林山—银湖山远足径郊野径35.4公里全线贯通。高标准建成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四楼平台基础功能完善项目,打造展示深圳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窗口。
5.公园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建成菩提、追梦等7个社区公园,新增20个共建花园,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6.公园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开展“香蜜未央”游园会、“花好月圆”灯谜会等香蜜公园文化活动16场,连续5年举办香蜜公园文化季主题活动,最美公园形象深入人心。成功打造2022年光影艺术季福田主展区、福华路节日大道光影嘉年华,为市民群众营造视觉盛宴。市民农田巨型“凤凰”亮相市中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三)守护“绿色公民”,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7.树木保护管理更加严格。坚决扛起树木保护政治责任,压实各方责任,建立重大审批事项决策会商机制、树木迁移“一树一档”清单及养护档案等制度机制,严格执法检查,坚决杜绝“未批先移、移完后批”的违规行为。主动对接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推动穗莞深城际铁路重大工程树木迁移审批工作跑出“加速度”。
8.增绿营绿多管齐下。立体绿化率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1(屋顶绿化率6.37%,远超全市1.67%平均水平),《福田区立体绿化补贴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实施,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立体绿化建设迈出扎实一步。“最美阳台”活动十年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生态文明种子飞入千家万户。稳步推进2021年福田辖区行道树缺株补种项目,完成1170株行道树补种工作。
(四)加强精细治理,城市环境韧性更加强劲
9.“物业城市”改革加快推进。制定福田区“城市管家”统筹管理手册、街道级“物业城市”工作基本服务内容及拓展服务内容清单,进一步明确“城市管家”基本服务内容,阐明街道级“物业城市”改革工作必备内容及可选内容。形成《福田区城市部件市容问题快速动态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常见问题、基础修复、品质提升、文明施工、处置时限、取费标准等六大工作指引,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各类问题发现得全、处置得快、解决得好。
10.“四全”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建立市容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四全”工作机制,实施“全域覆盖巡查、全链条责任传导、全流程智慧治理、全量整改复核”,累计巡查上报案件53845宗,结案率71.74%,初步实现问题“找得准”“有人管”“跑得快”“改到位”。
11.综合行政执法全面推进。组织、协调、督促街道执法队,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专项执法行动,营造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联合交通、交警及各街道综合施策,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管控九条”,减量率超52%,停放秩序普遍向好。
12.疫情防控网织密织牢。建立健全福田城管系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和“一键启动、快速反应”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实行“双备勤”平战快速转换应急值守制度。聚焦流浪乞讨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攻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全量纳管,深入开展“理乱象、整行业、去误解、改形象、清信息、树标准、明渠道、优服务”八大行动。建立“白名单”管理阶梯责任制,做到城市管理领域工作人员全量纳管,动态更新。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是受制于土地资源硬约束,环卫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困难,目前仍无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末端处理场所,亦无环卫车辆固定停车场,增加跨区处理垃圾的成本和清运车辆上路引发舆情的风险,同时环卫车辆临时停放在国有储备空地或路边,对市容市貌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企业小、散居多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需要政策支持国企、大电商整合行业资源,加快“两网融合”。三是2022年期中调整后,我局部分项目资金大幅减少,已影响支付已完工项目款项,出现施工单位讨薪问题。而梅林山-银湖山生态断点连通工程、竹子林生态通廊建设工程(一期)等项目属市区高度关注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区级做好资金保障,以便保质保量建成落地。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工作总体思路: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系统观念,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生活体验、市容市貌、环境韧性,厚植生态文明底色,凝心聚力打造“首善环境”。
(一)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
1.打造城市作品矩阵。加快建设妇儿大厦周边妇女儿童友好街区建设项目、福荣绿道东延段恢复工程和下梅林艺术运动公园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勠力攻坚梅林山-银湖山生态断点连通工程、竹子林生态通廊建设工程(一期),高品质维护梅林山——银湖山郊野径。
2.持续推进花市花展活动。积极筹备2023年深圳迎春花市主会场活动,打造高品质多元化娱乐活动盛会。提早谋划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和莲花山簕杜鹃花展,生动展现中心城区绿色担当。
(二)构建环卫工作新格局
3.固化环卫管理优秀做法。借鉴环卫指数测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推动“双送”“垃圾落地半小时处理”等工作机制走深走实,持续擦亮中心城区“首善环境”金字招牌。
4.强力攻坚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物联感知系统建设,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点智能监控覆盖率达20%。提升全区九大分流垃圾收运量,实现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9%,做到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大厨余处理量“一降一升”。
5.全面增强环卫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公厕革命”,试点建设5座“生态型、科技型、智慧型、便民型”公厕。高标准设计公厕改造提升的行业模板,编制行业公厕配置指引,全面提升公厕品质。提高小型环卫机械使用率,克服环卫工人作业年龄偏高、作业效率偏低等弊端。
(三)绘就人居环境新面貌
6.持续提升市容市貌。建立市容综合测评细项排名机制,综合运用维保合同履约评价机制,压实市政设施管养单位责任,打造“发现、处置、监督、考核、结果运用”的管理闭环,有效解决市政基础设施“管养事权分散、处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变“看得见的管不了”为“看得见的管得好”。坚持分类施策、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补齐城中村软硬件“短板”,高质高效完成省委巡视问题整改。
7.从严实施绿化保护管理。严格执行绿化审批、建设、监管机制,坚持不动树木的原则,加强现场勘察、现场指导、分析论证,严格监督占用绿地单位文明施工并做好围挡施工场地及告示工作,坚决做到绿地面积、树木数量“只增不减”。
(四)激荡守正创新新气象
8.持续深化“物业城市”改革。优化设计“一网统管”物业城市运营平台,将城市管家各项业务“打包”汇入其中,打通物业城市运营商工单系统与“一网统管”,确保政府指令准确传达,解决政企信息化平台融通和数据壁垒问题,实现上级部署到实现执行、民意诉求到政府回应“两个贯穿”。
9.锻造“硬核”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聚力“三基”建设,指导街道优化整合劳务派遣、市容巡查、物业管家等力量,建立健全各街道执法队驻队律师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全要素”版权责清单,发挥典型案例指导作用,锻造一支统一指挥、协同联动、勇于担当、素质过硬、规范高效、作风优良的执法队伍,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福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