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人力资源局2023年工作总结
信息提供日期 : 2024-02-21 15:31来源 : 福田区人力资源局 信息索引号 : /2024-11152130
2023年,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在就业创业、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维稳等领域拼搏赶超,推动福田区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治理效能,推动党的建设走在前列。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的“第一议题”,今年以来党组成员开展“第一议题”领学60余次,各支部开展学习200余次。二是丰富学习模式,深化党建学习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召开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以《从世界变局看中国式现代化》等为主题开展党的二十大专题学习辅导,不断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印发《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信息文集》,召开“党政信息写作主题培训”专题讲座,局长为党员干部专题授课,掀起党政信息写作热潮;用好“第二课堂”,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近80人赴江西开展“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主题党建活动;统筹44家单位百名博士人才共赴珠海举办“福田博士踏先迹,红色引领跟党走”主题人才活动,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性修养。三是突出学深悟透,认真落实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大会,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开展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活动,分专题以上带下、上下贯通,做到全面理解、整体把握。聚焦人力资源业务重点难点问题,建立《调研课题清单》,明确“港澳职业资格人士在河套便利执业政策研究”等4个调研课题,由局领导挂帅领题,邀请专业智囊、博士教授深入调研,形成“局领导负总责、职能科室具体抓、经办负责人抓落实”联动机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二)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是加大帮扶力度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对登记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促进七成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积极扩大就业规模,支持新业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1.27万人。在广西南宁上林、马山、隆安三县设立劳务工作服务站,打造“福田劳务协作就业帮扶基地”,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开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行动,累计服务脱贫人口4.5万人次,促进稳岗就业1.7万人。二是加快政策兑现释放减负稳岗红利。积极落实鼓励用工政策,发放春节用工补贴、返岗补助297万元,支持企业稳岗复产;发放首次在深就业补贴840.1万元,惠及6660人,有效促进新来深务工人员稳岗就业。加快落实稳岗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就业专项资金9504.29万元、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2107万元,鼓励企业稳岗吸纳就业。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就业创业平台。打造“1+10+N”智慧零工就业体系,建成全市首个公益性智慧零工市场,服务零工4300人。开展就业服务专员助力重点企业服务行动,走访企业113家,解决诉求28个,办结率100%。布局差异化创业孵化基地格局,提供创新创业服务2.9万人次,带动就业1.6万人,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四是拓宽招聘渠道促进人岗有效对接。实施就业优先行动,举办全市首场中小微企业专场招聘,大力推行“云端招聘”,组织“南粤春暖”暨“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165场招聘活动,累计挖掘就业岗位7.9万个,参与求职人数9.3万人;依托“就业一点通”招聘专区,为1283家单位发布岗位7.4万个,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聚焦人才梯队引育建设,打造人才集聚“福田高地”。落实“福田英才荟3.0”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奖励等15项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近1亿元。一是提前超额完成人才引进任务。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人才引进任务,全年新引进人才27074人,同比增加17%,超额完成40%,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4556人,同比增加约26.3%,引进人才呈量质齐升、结构优化趋势。二是开展系列特色品牌人才活动。举办“海外博士福田行”活动,组织30名优秀博士赴河套合作区考察,开展项目路演,促进优秀人才、项目落地福田。举办“香港云端招聘会”“海归人才招聘会”,搭建国际人才交流招聘平台,促进国际人才融入粤港澳发展大局。举办“优才中国行”校园招聘,首设春招路线,形成“春招+秋招”“线上+线下”全覆盖模式,促成录用意向近3千人。三是人力资源产业园获国家级产业园认定。产业园建设成果获人社部及省、市人社系统高度肯定,人社部批复同意认定福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深圳国家级产业园分园区。目前已进驻易才、中智等一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家,2023年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36.6%,纳税额达3亿元,产业效益不断突破,带动行业规模发展,全区现有49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约占全市数量28%,年营收230亿元,同比增长9%。四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机制。承办、协办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深圳技能大赛,吸引并选拔多批优秀技能人才,福田区选手获6金6银6铜7优胜的优异成绩,促进以赛育人,营造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深化校企合作,指导10家学徒制备案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促进产教融合。积极培育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认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乡村振兴工作站1家。
(四)完善劳资纠纷治理机制,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集成化解机制,妥善处置劳资纠纷矛盾。坚持调处靠前,累计处理劳动信访案件20369宗,获评省级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表彰。累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484件,有效化解辖区劳动争议纠纷。积极开展劳动监察,排查用工单位1750家,涉及员工11万人,受理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7854宗,妥善处置高意公司劳资纠纷事件等重大群体性隐患,6次荣登深圳民呼我应红榜,确保辖区和谐稳定。二是积极探索建筑工程领域欠薪问题源头治理。探索全国首个建筑用工领域实名制、分账制“两制”信息化平台建设,严格推行“实名制、分账制”等六项制度,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参训率、排查率、整改率达100%,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连续四年获深圳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工作A等次。三是全市率先落实数字仲裁改革。主动揭榜攻坚区“一榜三令”项目,建设运行全市首个区级数字仲裁平台,推行在线调解、在线审理、异步庭审等模式,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减少双方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大幅提升劳动仲裁办案质效。四是全市率先推行特殊工时“秒批”和“主动报”。深化特殊工时审批改革,建立“简易化、智能化、标准化”服务体系,对符合条件企业实行特殊工时管理秒批,主动上门对接推进服务全覆盖,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全市率先建设电子劳动合同平台。以全市首个电子劳动合同及数字签名平台“福易签”为基础,推进纳入深圳市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宣传推广福田经验做法,为辖区企业免费提供近30万次份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及数字签名服务,强化劳动关系源头治理。
二、工作问题和挑战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不就业”“慢就业”“低就业”现象越发普遍。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和市场适应性较低的矛盾突出,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就业岗位需求偏向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人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技术技能水平和抗压程度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二是建设工程领域劳资纠纷问题高发。福田区现有工程项目210余个,涉及劳务人员2.3万多人,建筑工程领域欠薪线索近总数20%,建筑领域矛盾纠纷由合同纠纷、劳务纠纷交织而成,纠纷的复杂性导致调查难、处置难,成为劳资纠纷实务处理中的难题。三是基层就业任务繁重。公共就业服务主要由区级人力资源局、各街道办事处(企业服务中心)具体落实,共有专职工作人员77人,其中编制内16人,服务人口238.4万人,以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为例,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配比为500:1,参照《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规范》,按照服务对象人数200:1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的指导意见,基层就业人手不足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