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2025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5-03-12 10:53来源 : 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信息索引号 : /2025-12067019
2025年,区公共文体中心将把握以创新为驱动的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围绕空间重构、服务重振、品牌重铸打造金牌项目和标杆项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激发文化活力与创造力。
(一)建立多元化系统化供给机制,全面激发福田全域文化空间新活力
1.深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锚定科学布局、多元共建、文旅融合、业态多样、美学品味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福田区“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规划(2025-2029)》《福田区“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指引》,推动“嵌入式”空间全场景、全类型、全覆盖规划建设。实施“嵌入式”空间“填空计划”,新增20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布局均衡科学、类型多元多样。实施主理人联盟计划,举办主理人创意大赛、主理人培训交流、空间服务项目征集,以主理人创意创造激发市民参与,实现政府“小成本”撬动社会力量“大投入”,带动文化消费大增长。
2.推动区属文化场馆活力跃升。打造市民文化会客厅,出台《福田区文化馆活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福田区“市民共享展厅”管理办法》,制定《福田区“市民共享沙龙空间”工作方案》,开展“场馆焕新”“运营合作”“市民共享”“市民艺校”“总分馆协同”“培优育强”“国际传播”七项行动,实现空间、服务和团队活力跃升,服务人次增长超30%,“共享空间”使用率翻一番。
3.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提质增效。构建全民艺术普及“4+2”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依托107个文化馆总分馆阵地,通过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4个维度,完成基层社区和中小学生艺术普及2项任务。全年举办500场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提供2000课时公益培训。持续打造全国首个“公共文化研学基地”,依托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普及推广中心,开展小“剧”人培养行动,推出原创儿童剧,打造青少年美育典范城区。
(二)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打造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全国样板
1.制度先行,完善运营管理体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制定全省首个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运营全过程管理办法,构建涵盖承接主体遴选标准、服务供给规范要求、绩效考核科学监管和运营主体扶持培育等在内的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运营管理体系。
2.机制创新,擦亮全国首创的主题文化馆特色品牌。推动区属文化场馆社会化运营,促进“一馆一主题”升级为“一馆一品牌”。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区级文化场馆平台化运营模式。引入“1主体+N个服务项目”,构建企业团队参与、项目准入退出规范、数字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馆平台化运营新模式。实现场馆运营高效、服务供给多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遗公共文化服务和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施福田文体中心·非遗主题馆整体委托运营,搭建非遗项目交流、展演、体验、传承一体化全业态特色文化平台,年均节约财政资金逾200万元。
3.试点引领,打造全国首个高密度城区文化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标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汇聚的活力基地,年底开放安托山公共文化中心,导入优质文化科技资源,预计节省财政支出约5亿元。精心筹备全球知名艺术家领衔的开幕艺术季,持续落地名家、名团、名作首演。推动安托山公共文化中心火爆“出圈”。
(三)打造城市漫行艺术中轴,建设文旅融合新地标
1.创新运营机制。全国首创“罚没建筑+公共绿地”一体化“城市领养”机制,制定中轴云廊社会化运营规则,细化中轴云廊公益文化服务、普惠性文化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投入、占比、时长、考核等标准,三年内带动文化消费3000万元,节约财政资金24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焕新城市空间。在中轴云廊招引文化创意、艺术工坊、公益服务、餐饮配套等多元业态,精心策划中轴云廊“五一”焕新开业活动,推进领展中心城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商圈屋顶运动主题乐园,美化亮化中轴云廊周边连廊,开辟city walk新路线。打造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文旅空间新地标。
3.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商业”共生共长,强化CBD商圈、楼宇、企业、街区联动,推动“首展首秀首演首店”经济,布局沉浸式小剧场、美术馆、24小时书吧、星空舞台、品牌快闪店等文化业态,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全年举办活动增长100%,带动中轴云廊消费增长30%。
(四)塑造高水平文化品牌矩阵,推动“宣文旅商”深度融合
1.做优做精文体活动,打造现象级文化活动品牌。抓住节庆、假日重要节点,结合福田特色、深圳特色、岭南特色,策划举办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高品质开展粤港澳龙舟邀请赛、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美术、书画、摄影作品展、“绽放”市民艺术季等特色品牌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文化+”为引擎,实现“文”增流量,激发城市活力。
2.做强做实商圈活动,推动“宣文旅商”交互赋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商圈、进楼宇、进公园,以文化“软实力”为营商环境“赋能加码”,全年举办商圈活动不少于50场。一持续优化星空音乐会,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场景。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6场,奏响星空下的“音乐之声”。优化“主播上线啦!——‘sing期六’街唱音乐会”音乐品牌,探索商圈音乐演艺新模式。
(五)营造本土原创生态,推动文艺精品“破圈”传播
1.深化文艺精品孵化机制。结合群星奖、省群众艺术花会等赛事,打造一批在市级以上赛事中极具竞争力的文艺精品。深度整合QQ音乐等优质社会资源,搭建文艺精品创作平台,举办第二届“红树林流行音乐创作大赛”等活动,挖掘新生代艺术先锋。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福田特色的合唱歌曲及流行金曲,利用全媒体宣推提升传唱度,塑造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福田文艺创作社会影响力。
2.扶持辖区文艺团队壮大发展。将福田交响乐团和星辉合唱团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的文艺标杆,为团队搭建更多高质量展示平台,为其他本土文艺团队树立典范。一是拓展演出市场,通过组织小型演出、文艺讲座、音乐体验活动,参与音乐节或其他商演等方式,增加文艺团体曝光率和知名度,培育文化艺术受众群体,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以福田交响乐团和星辉合唱团为标杆,积极拓宽艺术门类,在每个主题文化馆内遴选扶持各门类文艺团队,包括但不限于舞蹈、戏剧、民乐、现代音乐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致力将其打造成一流水平的群众文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