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25-04-08 10:03来源 : 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 信息索引号 : /2025-12114144

二〇二五年一月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福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个中心”战略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福田区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二次创业”的闯劲、拼劲、干劲,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向新向优,城区治理高效有序,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5949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

  ——进出口总额9047亿元;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294亿元;

  ——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4.8%;

  ——万元GDP水耗下降5.7%;

  ——万元GDP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

  (一)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聚焦高质量发展“主航道”,建立经济运行“1+5”调度机制,实施服务业强区“十大行动”、都市型先进制造业高地“五大行动”,出台挖掘消费潜能“十三条”、供应链汇聚发展“十三条”等一揽子政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社消零、进出口总额居全省各区(县)“双第一”,地均GDP稳居全市各区第一。蝉联“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全国第一,入选全国“2024年度活力城区”案例,荣获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年度考评创先类区优秀等次第一名。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创新“宣文旅商”融合联动机制,精心策划系列节庆文旅促消费活动,举办“咖啡生活消费周”连续两年获商务部重点支持。市区联动开展汽车消费补贴活动,全年汽车销售额超130亿元。抢抓国家“两新”政策红利,3C数码产品换新消费全市第一,两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共拉动销售额超47亿元。落地全国首个夜间经济观测站,获评“2024夜间经济优选城区”。消费业态向智慧化升维,加快引进“时尚+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在6大场景投放超百台“智能零售”终端。福田商圈获评全国“十大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中心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5”两级商圈体系成型成势,重点商圈客流量达3.8亿人次、增长20%,总销售额300亿元、增长22%。

  投资质效显著提升创新实施“并联快审速批”“标的责任制”等五大机制,建立投资事权线上“一窗统览”平台和社会投资备案“智慧秒批”系统,结合线下流程再造和审批指引,实现审批效能倍增。在全市率先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地方工作机制,投融资改革继续走在前列。泰然工业区第一更新单元二期、皇岗村改造一期、市二医院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难点项目集中攻坚突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946亿元,同比增长97%,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速全市第一,民间投资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外资外贸扩量提质。引进外资结构优化,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8%,占比超三成。落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汇款业务,促成全市首笔秒级货币桥跨境供应链汇款业务。新增认定市跨国总部企业10家,增量全市第二。中国二手电子交易中心构建二手手机出口标准化体系,完成全国首个出口订单。圆满保障第六届全球海关AEO大会首次在华举办,福田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近600亿元,增速超35%。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构建“1+2+3”招商机制,划定6大招商片区,推出首批招商用地59公顷。引进落户项目5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9个,同比增长60%,意向投资额超1475亿元;世界500强项目9个,增长12%。举办“央地国企深圳行”福田站活动,落地钢研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等6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承办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连续两年获评深圳“招商优胜区”。

  优质空间扩容增量建立智慧识别、规划统筹、一地一策、共识联动的低效土地资源盘活机制,分类建立平方公里级低效用地潜力库,推动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安托山片区电子产业链数字化总部用地出让,京蓉混凝土厂更新项目、八卦岭产业园改造以及文化创意园城市更新等全面启动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空间保障。恒利科创园、南方日报大厦更新项目、沙嘴村改造二期投入使用,国展中心更新一期、上梅林雅苑、景祥大厦基本完工,新增近80万平方米优质空间。

  市场主体“含科量”大幅提升全区商事主体总数约61万户,其中企业43万户,占比超七成。新登记商事主体共7.6万户,同比增长约5.0%,其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的新登记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第一。推动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近3年累计增长7.6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4位核心成员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企业服务智能化升级构建“街道企服中心+街道商会+园区服务商+网上服务平台”的“四位一体”企业服务体系,实现10个街道、5800多家规上企业、15万家个体工商户服务全覆盖。建立分类分级走访服务机制和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推进全域“虚拟园区”智能化企业服务2.0改革,构建“1个点线世界+10个街道+50个商协会+100栋楼宇+N家服务机构”的合作伙伴生态,率先推出空间、金融、财税等6项AI数智服务。打造全国首个设于高铁站的GoGBA(湾区经贸通)港商服务站,成功协助8家港商落户福田。打造全国首个“小个专”一站式财会服务平台,华强北街道“小个专”党委获评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香蜜湖街道、莲花街道获评大湾区服务企业“五星街道”。

  (二)“三大新引擎”建设再上新台阶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全面突进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总体规划,海关总署发布支持河套发展“新十条”措施,园区法定图则正式获批,河套“科汇通”试点业务复制推广至京沪等16个地区。打造国内首个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授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10个行业级中试平台。落地全国唯一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为全球产业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引进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生命科学与能源材料创新研究院等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40家科技企业。推动QFLP试点政策落地,已有2家企业获批试点资格,园区独角兽企业晶泰科技成为首家通过港交所特专科技规则上市的公司。建立全省首个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成立河套知识产权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中心,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人民法庭正式揭牌。河套科创中心、河套壹号等项目加快推进,将新增超3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研空间。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建设提速提效。土地整备协议完成签订,深圳国际交流中心一期、深圳金融文化中心顺利封顶,国际演艺中心基础工程已完成,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体育公园启动建设。香蜜湖与安托山片区联动拓展为11平方公里的市级重点区域方案获批,将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更优条件。举办“香蜜湖金融+”、香蜜湖8号资本荟、风投创投路演周等活动,提升专属金融品牌影响力。CVC产投规模超300亿元,3家创投企业上榜中国创投机构前10强、数量全国县(区)第一,获评“中国杰出创投活跃区域”。

  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加速蝶变。深圳体育中心焕新升级,成功举办首场CBA联赛、羽毛球大师赛等高端赛事,打造城市健康活力会客厅,成为深圳国际新名片。湾区智慧广场主体结构工程进度超70%,华富北回迁区签约、拆除实现“双100%”,南华村项目顺利完成选房工作,回迁区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打造华富路夜间经济示范带,华强北步行街景区获评深圳市最具特色旅游点。中心公园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一期工程A区景观工程基本完工。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科创产业动能快速提升。培育形成新能源、智能终端、软件信息服务三大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半导体等2个百亿级新质产业集群产值三年实现倍增,“新一代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模力福地”十大行动,成立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和福田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联盟。各类创新载体数量增加21家、总数达385家。发明专利授权量7607件,同比增长47%,增速全市第一。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139.2亿元,同比增长89%,总量和增速均全市第一。荣耀获评科技界“奥斯卡”MWC最佳产品奖,鲲云科技获“中国芯”最高奖“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中电电力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136亿元,增长38%,居全市第一。以智能制造为主的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对辖区GDP拉动力同比实现倍增。

  金融高地优势巩固新引进国信资管等11家持牌金融机构,增量创4年来新高,总量达295家,占全市近60%。推动全国社保基金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等40个资产管理机构落户,落地全市首支进入实质运作的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新设9家科技支行,落地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融资试点业务和全国首单气候友好知识产权融资创新业务,集聚10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占全市超四成。深化金融驿站服务企业效能,累计放款超63亿元。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融资20亿元,促成全市首笔“信保+担保+政府风险补偿”保单融资。建设全国首个数字金融先行区,组建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出海联盟,数字人民币预付式应用场景覆盖10个行业、530家经营主体,监管资金规模突破8400万元。21个项目获央行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数量全市第一。金融业规模和增速居全市各区“双第一”。

  时尚产业链接国际。六大高端时尚品牌首次集群式进入国际时装周官方日程。举办巴黎、伦敦、罗马时尚投资推介会,成功引进马兰戈尼时尚学院、全球首家费加罗女士咖啡。18个福田“大秀场”“超级秀场”亮眼出圈,打造中欧时尚生活荟、福田国际时尚荟等高端时尚活动矩阵。精准发力首发经济,新引进超100家首店品牌,总量突破650家,多模态设计AI大模型“灵鹿未来”国内首发。高标准建设湾区时尚总部中心,打造全国首个百亿级高端女装总部楼宇,推出全市首个时尚产业物业联盟。持续打造时尚文旅新地标,深圳节日大道荣获“2024大湾区十优文旅消费目的地”“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等奖项。

  (四)“新经济”提速发展

  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楼宇经济实力巩固。全面推进6大总部集聚区建设,新认定市级总部12家,全市最多,总部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五成;发布实施“1+10+N+N+1”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新出台人工智能、宠物经济等8项支持政策,新增律师事务所5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53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500亿元;新增打造私募证券、新零售电商、教育科技等13栋高品质服务专业楼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园区,辖区总部和专业楼宇超过50栋、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亿元楼宇达159栋,再创新高,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标杆城区,当选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首任轮值主席单位。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加速集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1646亿元、增长8.5%,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规模(159亿元)和跨境交易规模(3.1亿元)均稳居全国第一,数据交易额同比增长95%。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可调度规模超10000P,全市第一。全国首创“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福田低碳超市”,汇集辖区45家企业、230多种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政企联合打造绿色低碳产业楼宇,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链党委在福田设立,创新推出“上市公司+科研院所+创新企业+投资机构”新能源产业联合体,“总部+研发+示范”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产值1274亿元,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各区第一,同比增长16.6%。新增2家50亿级平台企业,百亿级平台企业接近30家,超亿级平台已突破100家,全面覆盖金融服务、网络销售、生活服务、科技服务等门类。

  飞地经济、海洋经济、低空经济抢先布局完善“福田+1”区域协同机制,加快建设深博(福田)产业园,落地亿级资本链主企业,招引意向投资超100亿元,打造广东“百千万工程”4条对口帮扶地区旅游线路。中国海博会、深圳国际渔博会、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在福田成功举办,新落地9家涉海优质企业,深圳首家海洋渔业特色支行开业,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速约21%,产值规模居全市各区第二。新引进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累计建成各类型低空起降点50个、5G-A基站394个,已形成以CBD为中心的低空目视飞行网络。共开通各类航线194条,其中载人空中交通航线18条,全市第一。开创全国首条无人机口岸配送航线、全市首条市属公园无人机配送航线,联合市血液中心打造的“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正式启用。华强北打造低空经济一条街,创建全国首家全产业链无人机设备选品中心。

  (五)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

  经济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出台福田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区”的目标定位,首批推出150多项重点改革项目。率先建立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对接机制,成功发放全国首批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以“数据交易所”为牵引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深数所颁发首批数据产权登记证书,落地全国首笔大中型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获评深圳市年度优秀改革案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立“区属国企+股份合作公司”合资股权基金,成功发行大湾区债券平台挂牌的首单地方国企类境外债。深化“执转破”机制改革,成立全市基层法院首个执破融合事务中心,高效促成某濒临破产公司39天内完成重整。加快推进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七种模式,累计推出项目超400个,撬动社会资金超5亿元。

  基层治理改革扎实推进。深化全域治理改革,实现物业城市“三化七有”治理模式全覆盖。发布强街放权改革“新四条”,获评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优秀案例。全省率先构建“百千万工程”“七个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实施体系,累计推出160余个项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扩面提质”工程入选全国“综合试点典型案例”。落地全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试点,建设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区。全市率先形成“政府+市场”多方参与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模式,推动共建公共服务设施180余处。园岭街道“党建引领‘五化’多元融合治理模式”获中央改革内参推广。华富街道创新“1+3+N”党群服务中心运营模式,打造经济社会双促双赢新机制,获人民网报道。

  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化。持续做优“信福+”品牌,推出信福贷、信福租等10个应用场景81项信用服务,入选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示范推广。全市首推“信用+视频办”改革,实现335项高频事项可全流程视频办理。率先实现多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业务办结时限平均缩短90%。部署全市首批“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面向港人港企提供672项政务服务。建强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构建接轨国际的调解、仲裁、诉讼体系。持续优化国际消费环境,新增28家“离境退税”商店,安心餐厅和重点商圈基本实现“双语菜单”全覆盖。莲花街道荣获第四届“深圳营商环境十强街道”。

  (六)城区治理提质升级

  “三大工程”深入推进。全力以赴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7084套(间),供应分配7824套,获评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全市率先审批落地2个非居改保项目,发放483套非居改保住房认定书,完成数量全市第一。推动4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231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率先出台“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案,10个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管理。

  智慧城区加快建设。深化“智脑、智眼、智网、智体”融合,政务大模型荣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冠军。全国首创《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填补制度空白。抢位布局新基建高地,超前部署3大领域15项重点建设任务。搭建“本地+云”算力供给体系,规模全市第一。率先开通7800个5G基站,密度全市最高。全省率先搭建隐私计算平台信创架构,落地惠民贷公共数据产品。香蜜湖街道全国首创“数字账本”数智化小区治理模式,纳入全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经典案例。

  法治建设硕果累累。持续深化“1+6+N”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建立“一庭室一街道”“一律所一社区”等制度,区—街道—社区平安建设阵地覆盖率100%。率先打造“福田律师流动会客厅”“福田法务掌中宝”,提供“24小时不打烊”一站式法律“云服务”。成立全市首个区级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成立工商联(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搭建“1+10+N”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组织架构,高效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纠纷。“深圳数据交易法治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获评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创新大湾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机制”经验成果全省推广。区社区矫正中心获评首批省级“智慧矫正中心”。推动成立国内首家由律所、公证处联合设立的长者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可感、可知、可及”的法律服务。

  城区安全韧性增强。创建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安全隐患机动排查整治,消除隐患超万项,经验做法获全市推广。深化“AI+应急”智慧监管,地面坍塌综合监测预警创新应用试点作为全市唯一项目入选国家智慧应急星火计划。建成安全宣教科普空间344个、星级安全教育基地10个,数量全市第一。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十项机制”,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保持“双100%”,信访途径一次性化解率达100%。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分级圈层防护网。平安深圳建设年度考评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七)环境品质稳步提升

  城区品质持续改善扎实推动“两项工程”,累计完成76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557个小区二次供水提标改造。全市率先试点生活垃圾“互联网+智能回收”,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与无害化处理率实现双100%。全市率先完成地下空间防汛挡板安装、地下排水管网清疏“两个100%”,实现地下水“零”污染,经验做法获全市推广。开展重点片区城市第六立面提升行动,超额完成年度城市第六立面提升任务约6.2万平方米。新增海绵城市面积4平方公里,达标面积位居全市前列。市容环境综合测评总成绩全市第一,10个街道均获A等次以上成绩,公共文明指数连续第5年全市第一。莲花街道斩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奖。

  公园城市匠心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正式签署,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全省唯一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优秀”单位,与自然保护区共获“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建成全市首个“五园连通”公园群,鲲鹏径获评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十大户外运动推荐目的地,深圳中心公园一期工程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龙图杯BIM大赛二等奖。实施“童乐福田计划”,打造一批富有童趣、随处可及的儿童成长乐园示范点,累计改造建设亲子活动空间141个。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示范段主体完工,福田河园桥高效高质完成建设。首次实现全区27.65公里河流水质全域优良,较2020年实现五倍增长,河流水质“全面向优”。深入推进“降尘”“减排”“削峰”三大专项行动,实现PM2.5、PM10浓度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98.4%,达优率65.3%,创历史最优,全年各月道路扬尘得分率全市第一。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连续四年下降,水土保持率高达99.29%,全市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连续两年“双优秀”。

  绿色发展继续领先。新推进红岭中学高中部等5个近零碳示范项目,福田区委大院获评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完成65栋楼宇、540万平方米节能降碳改造,9个产业园完成绿色化改造并通过验收。深圳绿交所碳交易成交量累计1.1亿吨,全国第三;辖区全年绿电消纳量2.5亿度,同比增长7.3倍。全国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会议在福田成功举办。全市率先出台构建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新打造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莲花山多元综合示范站、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梅林钙钛矿综合能源示范站等一批“福田样本”,共建成充电设施5.5万个,密度全市第一,超充站125座,已达加油站数量的5倍,率先建成“一公里超充圈”。万元GDP水耗降至3.81立方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考核“六连冠”。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教育资源均衡提质。完成五洲小学、教科院附属中学等新建、改扩建学校工程项目建设,全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0770座。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全省首批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评估验收县(区)。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智慧化,首批获批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新组建3个基础教育集团和5个学前教育集团,全力建设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精品工程,与北大附中、港中深、西交利物浦等知名院校合作办学落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托育一体化,开办41个社区托育点,新增托位2418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医疗服务提质扩容。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区疾控中心获评国家重大公卫项目“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中医深圳医院肿瘤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区属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区妇儿医院、肛肠医院、慢病院等项目年底前集中完工,将新增床位超千张。新引进2个“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推动3家医疗健康集团与上级医疗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新落户174家社会办医疗机构,3家企业获评全国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数量全省县(区)第一。互联网医院全面上线,打造全省首个“数据要素×医疗健康场景”,率先实现就医商保理赔“一键报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第十年稳居全市第一。

  就业创业充分保障。“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连续第三年获就业工作考核全市第一。开展“南粤春暖”“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187场,覆盖企业2067家,促成3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实施重点群体“一人一策”分类跟踪帮扶,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困难高校毕业生100%就业,经验在全省推广。举办“戎归福田”招聘会,为10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退役军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荣获省级示范基地,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获奖数全省第一。出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市、区级孵化基地34个,总面积22万平方米,惠及企业2500余家。设立全市首个专业性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拓宽专业化调解领域。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推动“食物银行”服务34.6万人次,节约粮食约147吨。实现“M餐”公益项目街道100%覆盖,提供免费餐食10.3万份,获评市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20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09家,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惠及超4000户长者家庭。依托“福康之家”开展专业康复训练及指导3151人次,举行康复公益活动82场,全市首家深圳市作家协会——福康创作基地落地福田。全市率先实现假期儿童托管全覆盖,累计获评市级儿童友好基地67个、全市第一。获评深圳关爱未成年人十大实事,全省唯一入选“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区)”。全国首创“福甜囍市”婚姻主题市集,全国首推婚姻登记“周日不打烊”延时服务,婚姻登记量全市第一。实现92个社区“舒心驿站”、10个街道“幸福港湾”工作站全覆盖。区民政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南园街道巴登社区居委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深入实施福[+]计划,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1.5万场次,举办2024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发布“城市色彩”和“公共建筑美学”两大导则。中轴云廊落地全区首个社会投资改造公共绿地项目,打造集“传统商业业态+特色文化商业”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新地标。国际演艺中心及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获国际建筑奖。新建成5个特色图书馆和10个“24小时图书馆”,新增21家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型文化空间“书语咖啡”获评“2024图书馆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蓝书坊荣获省2024年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获评“中国国际传播突出表现(区)县域城市”,福田融媒入选“2024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创新十大案例”。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排名全市第一,文明城市创建考核连续5年全市第一,10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定为省级特级文化站。

  文体事业持续繁荣。深入开展“公共文化进商圈”,举办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唐代服饰艺术再现”2024巡展中国首站、福田围村风情季、郑洁杯全国青少年网球赛等文体活动超1000场次,线下线上参与人次突破3000万。承办全国青少年民族合唱展演展示及省第十一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2024粤港澳龙舟邀请赛首次引入社会力量,提升群众参与感,全网传播量超2000万次。“繁星耀鹏城”无人机表演、“龙狮献福  湘得益彰”福田湘桥双向推介等活动宣推覆盖超5500万人次。以各主题文化馆为阵地打造“街区市民文化会客厅”,举办近300场活动,惠及市民超15万人次。

  2024年我区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区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三是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民生服务与市民的期待还有差距。四是城区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需持续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任重道远。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区45周年、福田建区35周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福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三大新引擎”、突出“三大产业”、瞄准“三大定位”,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推动“二次创业”开新局,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奋力实现更高水平的“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经综合研判,结合实际提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一)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2%左右。

  (二)约束性指标

  ——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4.0%;

  ——万元GDP水耗完成市下达目标;

  ——万元GDP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

  三、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锚定三大新引擎,高标准建设重大战略平台

  1.持续高水平建设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推动深圳园区条例立法。围绕“五流四制”深化政策创新,畅通要素流动,促进深港规则衔接机制深度对接,全力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白名单”管理制度,推出“科汇通”2.0版。全面升级改造“一号通道”,加快形成“三口岸两通道”跨境设施集群。整体建成新皇岗口岸,攻坚推动国际协同创新区一期,打造人工智能、量子领域等专业化园区,提供25万平方米以上优质科研空间。

  2.持续高品质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推动更新单元规划完成审批,启动全面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城市新客厅”,深圳国际交流中心建成运营,深圳金融文化中心、国际演艺中心等城市新地标基本成形。启动香蜜湖—安托山重点片区一体规划,谋划建设安托山未来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山海生态走廊、时尚文化客厅、新兴产业高地。完善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产业规划,围绕创新资本、数字金融、产业金融、财富管理、跨境金融五大产业方向,集中优势资源招引落户一批国际性金融机构,建强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打造全国新金融发展的风向标和优质资源的集聚地。

  3.持续高标准建设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全面推进旧住宅区改造,有序推进华富北、南华村、华富村东西区项目建设,实现湾区智慧广场办公塔楼主体结构封顶,全面建成田面国际文创小镇。以深圳新体育中心为核心,在笋岗路沿线规划建设世界级“城市活力带”。实施华强北AI主街计划,打造全国首家沉浸式科技体验商业中心。前瞻谋划片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制定活力圈特色城市风貌实施导则,加快打造成为“城市新名片”。

  (二)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升级

  4.加快打造都市型科创区。坚持“CBD+高新区”发展战略,加快迈向“中央创新区”,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做强智能终端、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等3个千亿级集群,持续打造生物医药、半导体等5个百亿级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200亿元、战新企业超1500家。深入实施都市型先进制造业高地“五大行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3300亿元。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实施“模力福地”十大行动,加快打造算力中心、大模型中心等“五大人工智能中心”,构建强大算力集群和异质异构算力协调应用机制,力争实现20000P可调度算力规模。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零部件集散中心,引入不少于10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5.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支持深交所打造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推动科交中心开展全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创业投资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等试点。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打造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标杆。推进普惠金融提质扩面,加快推动福田区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运作见效,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工作。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供给,开展养老金融业务试点,持续加大对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打造福田数字金融品牌,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场景,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产业生态体系。

  6.全方位塑造时尚消费中心。加快建设车公庙时尚总部中心、华强北科技时尚创客孵化基地、八卦岭时尚创意基地。打造全球时尚发布中心,建设布局20个时尚秀场,精心举办天空大秀等国际时尚活动。深化“宣文旅商”融合联动机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推进深业上城、香蜜湖世界级商圈建设,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推进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升级改造,打造集高端消费、精品展会为一体的商业新地标。开工建设电子产业链数字化总部基地,形成新增长点。聚焦“首发经济”,加大对品牌旗舰店、体验店、首店的引进力度,新增80家以上,打造“湾区首发之都”。依托零售数字化产业优势,发力新零售创新消费业态,发展新零售集群。开设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鼓励商户申报离境退税商店,促进境外旅客消费,推动旅游业繁荣发展。

  7.全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实施服务业“十个强区”行动,大力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旗舰型、枢纽型、专业型机构,支持本土高端服务机构进行全球布局。提升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等服务层级,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集群,打造国际法律服务平台,落户关键紧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加速打造法律服务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深圳会展中心改造提升,扩大深港“双城一展”“一展两地”项目合作,举办展会120场以上。

  8.持续拓展经济新赛道。加快六大总部集聚区提质升级,新增10家市级总部企业。深化“六个一”楼宇经济模式,总部和专业楼宇再增5座以上,促进都市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举办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会议,支持深圳数据交易所做大做强,实现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增加值超85亿元。健全平台经济工作协调机制,大力培育引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百亿级平台企业突破30家。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打造标杆共建产业园区。构建都市型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规划建设海洋特色专业楼宇,推动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加快构建“低空经济融合生态圈”,推动低空经济链上企业突破100家,新建各类低空起降点30个,新增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以上。

  (三)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9.深化重点领域综合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项目化、责任化、闭环化抓好重点改革事项。实施“六个新质”倍增计划,围绕新质金融、新质科技、新质服务、新质基建、新质空间、新质人才,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资源,健全“智能识别—规划调整—更新激活”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超20公顷低效用地高效利用。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强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监管,更好发挥国有企业战略功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儿童乐园改造等特许经营新机制项目。落实对口协作“福田+1”机制,持续优化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七种模式,推动新增项目300个以上。

  10.深化社会治理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域治理改革,推进“物业城市”“法治城市”“智能城市”“幸福城市”四个专项行动。加快物业城市“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建立城区治理全量要素、全域事项、全部权责、全面主体“四张清单”。完善城市管理领域“七有”业务体系,推进完成5大试点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网格化治理样板。完善“数字福田完全体”运行机制,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城区治理闭环机制,率先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高密度城区治理新路。

  11.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实效,依法平等保护辖区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做深做实“信福+”品牌,推动智能审批事项100%网上申办,开发更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打造AI大模型赋能的政务服务,优化企业分级分类联系服务机制,实现重点企业、规上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全覆盖服务。持续建设境外人士服务场景主题,升级打造港人港企服务专区。

  12.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全面链接全国全球市场资源,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倍增。建立外贸“一集群一展会”工作体系,打造以电子元器件、新能源等为主的千亿级出口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打造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集聚区。全面推动国际规则衔接机制,建设企业“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优势企业产品出海推介清单,全力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联合机制,探索离岸人才认定,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海外统战工作机制,打造覆盖全域的“一站式”入境服务网络,深化“侨务+经贸”工作模式。

  (四)持续提升城区治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13.加快打造智慧城区。推动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落地,打造10类AI+应用场景,建立算力供给、数据供给和政策保障支撑体系。优化“政务服务+直播”服务新模式,打造掌上便民办事服务,深化“i深圳”福田专区建设。深化“AI福务管家”,推出“AI+咨询导办”场景。健全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制度,推出超30个人工智能辅助应用场景。

  14.全面打造韧性城区。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年度新增2.5平方公里达标面积。持续开展地下排水管网“强清直疏”行动,实现90%的小区污水零直排。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查漏补缺,年内完成5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保障居民小区供水“最后100米”水质安全。强化电力保障,完成供配电设施达标迁改,推动形成安全可靠的电网架构。高质量开展社区安全韧性能力提升试点创建,全力推动地面坍塌综合监测预警项目落地见效。

  15.持续打造平安福田。筑牢涉稳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五个不发生”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社会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扎实推进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研判、预警和化解机制,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深化“民生律师团”建设,探索律师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新路径。

  (五)建设优质生态环境,优化升级城区功能品质

  16.塑造城市形象作品。持续推进山海连城空间贯通,构建舒适畅通的步道体系,推动完成郊野径、远足径建设。高质保量推进重点片区城市“第六立面”工作。开展宠物公园建设,打造宠物友好城市氛围,挖掘激活新型公园经济消费潜能。深入推动深圳节日大道等重要平台升级,以运营机制创新、街区软硬件升级和文化艺术活动导入为主要抓手,打造世界级文旅街区。

  17.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及“宁静城市”建设攻坚战。推动深圳河干流北岸碧道保税区段建设。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严控2.3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红线。推动红树林公园扩容升级,建立“品牌活动+实地展示+云传播”联动机制,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IP和红树林生态文化的“国际会客厅”。完成4个家门口生物多样性样板展示平台,开展样板区域生态监测。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

  18.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三大新引擎”含绿量,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近零碳园区,打造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全球综合能源示范标杆,提高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加大“超充之城”建设力度,打造“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示范站15座以上,构建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楼宇建设进度,持续完善“绿九条”专项惠企政策,打造福田绿色低碳产业特色服务。

  (六)持续强化社会民生保障,建设高质量民生福地

  19.建设教育示范高地。巩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打造10个优质学前教育集团,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占比达85%以上。实施教育AI“十百千”计划,布局10所标杆校、100个教育应用场景、1000个应用典范案例。全面推进生命教育观课程支持体系改革,建设5所生命价值观教育示范校。建设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设立鲲鹏少年院,构建五大领域创新联盟,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命运共同体。

  20.建设医疗服务标杆。落地南方医科大学高水平合作办医项目,深化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创建更多国家级、省级医学专科,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康复、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实施社康扩容提质行动,新改扩建社康机构10个以上,社康诊疗量占比提高至60%以上,升级打造“15分钟社康圈”。打造AI智慧医疗高地,探索建设医疗行业大模型,率先构建医生与医疗智能体协同机制,落地一批“医疗+AI”示范应用场景。加力实施“健康福田”五年行动计划,率先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争创国家慢性病防控优秀案例。

  21.建设宜居宜业福地。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福田口岸周边片区、华强南西片区等改造项目。多途径推进全区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超7000个。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金秋招聘月”等招聘活动,促进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石厦建设广东省儿童友好城中村,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推进托育服务多元发展,打造“福宝宝乐园”社区托育网络,每个街道建设1家以上普惠性示范托育机构。

  22.优化文体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综合改革,努力打造全国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方位搭建国际时尚交流平台,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进商圈。高品质办好第十一届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新春戏曲晚会、粤港澳龙舟邀请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福田赛区筹备工作,加快推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深化文体设施“星罗棋布”供给机制改革,深入实施福[+]计划,完成“中轴云廊”改造提升,建强用好百个都市型嵌入式文体空间。

  23.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举办退役军人线下招聘会,依托退役军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创业辅导、市场拓展等系列创业促进活动。高质量建设残疾人就业创业生态基地。实现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全覆盖、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关爱探访全覆盖。构筑“福字号”大救助体系,实施未成年人“福保”工程和困弱群体“福暖”工程,打造“基本+专项+慈善”三层救助保障网,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