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信息 > 重大建设项目 > 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福田突破土地制约建近两万套保障房

信息提供日期 : 2013-07-01 00:00来源 : 深圳商报 信息索引号 : /2013-3965945

不用政府出地出资,8个保障性住房项目,近两万套保障性住房,正在按预定进度推进。福田区引入市场力量,突破资源制约,多管齐下完成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在今年我市的目标考核中,在全市各区中,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数量和解决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人数两项位列第一。

联手企业开发保障房

福田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之一,辖区78.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很难找到保障性住房的计划用地。但福田区面向市场,引入企业力量加入到保障房项目开发中。政府没有地,联手企业盘活存量地块。福田没有地,联手企业跨区建设跨区选地。

由于企业的参与,引进了土地、资金和建设管理力量,保障房项目大开工大提速。福田区以此开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不用政府出地,不用政府出资”的先例,也为全市目前普遍采用的BT模式和BOT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全新建设模式。

目前,福田共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8个,总用地面积35.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1万平方米,可提供住房约19873套,配套社区公共设施约1.8万平方米。 其中多个项目分布在平湖、观澜、石岩等片区。

项目法人责任制筑“防火墙”

土地,资金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础,而 “项目法人责任制”则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道“安全防火墙”。“项目法人监管协议”中明确规定开发企业为项目法人单位,不仅要按高标准要求确保质量和安全,还须按时交付群众满意的保障性住房并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其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并负责房屋的分配,销售和回购等工作。通过签订“项目法人监管协议”,政府牵手企业,相互负责,保障住房顺利建设完成交付,是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火墙”。目前福田区8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均已签订“项目法人监管协议”,并且未发生一例违约情况。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道“安全防火墙”,也是住户与企业间的一道沟通“桥梁”。保障性住房户型小,面积基本在4060平方米之间,要让房间获得最大利用率,需要高品质精细化设计。福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重视划保质量,确保房房是精品。对每一个户型,包括开门方向,线路设计,插座设置,项目会进行多达二十几次的优化。同时,全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区公共生活空间和绿化覆盖率。如福保桂花苑项目配建优美的小区花园,长约150米,宽约110米,总面积达16500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0%

目前,福田区已建成交付使用保障性住房项目3个,总用地面积9.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52万平方米,提供保障性住房共5053套,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数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一。

人才住房留住人才

今年6月福田面向辖区企业公开分配3500套企业人才住房,按成本价配售给企业。如果按市场可比价计算,相当于30亿元的价值。早在2008年,福田区就积极探索人才安居工程,率先在全市出台《辖区企业人才住房3年规划》。2009年,向辖区约20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分配人才住房426套。2011年,向辖区76家总部企业和金融企业分配人才住房1060套。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需要,为促进福田产业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行业转型发展,福田及时调整了住房保障的工作重点,从保障两低家庭为主转变为保障两低家庭与保障企业人才并重。在人才住房配租方面,2013年底,福田区将交付988套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在未来5年还将提供不少于10000套人才公共租赁住房。

将产业发展植入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福田将“旧村,旧工业区,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的四旧改造作为另外一个突破口,在这些改造项目中强制配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由开发商负责按照批复的面积,比例进行建设,政府负责统筹分配,回购和租赁,多渠道建设企业人才住房。2011年配建企业人才住房100套,约5000平方米,2012年在5个城市更新项目新增配建企业人才住房1053套,约58300平方米。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