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统计2016年第9期】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后劲不足亟需关注—2015年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7-04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信息索引号 : /2016-3492695
2015年我区工业生产在较高平台上实现平稳增长,产值规模重上千亿元台阶,但是增长的表象下存在着发展后劲乏力等隐忧,宜高度关注,以长久之计应对。
一、工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稳中有升,产销衔接良好
2015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10.92亿元,同口径(下同)增长7.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5.44亿元,增长8.0%,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2个和2.0个百分点。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2011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后,已连续四年呈现小幅上涨态势,产值增速四年来保持在6.5%-8.1%的上涨区间,工业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区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工业品产销形势喜人,各季产销率均达到99.9%以上的较好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1010.24亿元,增长8.0%,工业品产销率为99.9%。
图1 2012-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
(二)重点行业主导作用突出
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涵盖超过10个行业大类,主导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全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累计完成产值783.82亿元,增长13.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77.5%,比重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生产微型计算机839.92万部,比上年增长3.6%;半导体集成电路647076万块,比上年增长26.8%,增幅比上年提高27.0个百分点。电子行业作为我区工业重点扶持的支柱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相对配套的产业链,引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提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表1 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增速(%) |
占比(%)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83.82 |
13.8 |
77.5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48.22 |
5.7 |
4.8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37.31 |
3.7 |
3.7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6.62 |
-10.8 |
2.6 |
工艺美术品制造 |
23.96 |
0.8 |
2.4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20.69 |
9.3 |
2.0 |
其他行业 |
70.24 |
-28.5 |
7.0 |
合计 |
1010.92 |
7.7 |
100 |
(三)结构持续向高端化挺进
工业内部结构显示,我区工业呈现产业高端化的趋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8.15亿元,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9%;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9.25亿元,增长9.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0%。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图2、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业行业分布情况
图3、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分布情况
(四)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显著
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43家,占总数的42.6%。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58.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4.8%,有力支撑全区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在大中型企业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1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20.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1.0%,直接主导着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较薄弱
我区已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60.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5.8%,下降7.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低出14.9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工业总产值 80.98亿元,下降10.1%,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31.1%,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仍较薄弱,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
二、存在问题
(一)民营企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
我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共43家,占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42.6%,实现工业总产值85.70亿元,下降16.2%,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占比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2个百分点。从民营企业发展来看,其规模上处于明显弱势,发展不稳定,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工业品出口形势严峻
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持续下降,全年出口交货值下降7.7%,全年累计增速处于下降状态。分行业看,出口交货值增长的大类有5个,下降的有9个,其中,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下降6.6%,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24.1个百分点,降幅最大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下降19.4%,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24.8个百分点。
图4、2015年出口交货值增速
(三)产品升级缓慢,科研投入不高
工业生产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除了部分传统产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之外,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均衡,工业企业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足30%,有R&D研发活动的企业支出额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经费仍然较低,核心技术和主要零部件仍依赖进口,经过国内企业加工组装成国际品牌再出口,企业实际上为加工组装性质的企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含量的比例较低。
(四)新增动力不足,企业外迁压力较大
规模以上工业增量不足,仍然是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2013年-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新入库企业6家,增加工业总产值29.29亿元,年均工业总产值增幅不足总量的1%。新入库的工业企业总量小,发展不稳定,对工业整体拉动力较弱。同时,2013年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搬迁、转产、停产和清算的共44家,减少产值59.16亿元。这种结构调整带来生产总量的萎缩,工业企业外迁压力较大,新增动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一)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规律,保有适度规模的工业经济
“十二五”以来,我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从89.54%提高到93.36%,第二产业从10.42%下降到6.59%。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失去了工业支撑后的服务经济终究有如无源之水,最终可能陷入产业“空心化”,这种情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加大对“四高两低”工业企业的服务力度
经过近几年工业企业的外迁和淘汰置换,留存企业基本属于“四高两低”(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收益性、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企业。对“四高两低”的工业企业,区政府应在优惠政策上,要加大对其倾斜;在资金扶持上,要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信息支持上,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有利企业发展的信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要加大保护力度;在国际合作上,要起好牵针引线作用。
(三)引导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对接
由于中心区土地、资源与环境容量的局限,发展知识密集度和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低的高科技产业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加大力度把拓展“头脑产业”的工业总部经济提到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放大效益、乘数效应与辐射效应。政府应积极推动现代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注重培育本土工业总部研发机构,进而为促进福田现代工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提高福田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撰稿:莫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