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统计2016年第5期】扎实推进社会改革 力促民生均衡发展——2015年福田区社会发展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7-01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信息索引号 : /2016-3492719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区上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体方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主攻方向,以优环境促改革、强法治、聚高端、惠民生、增内涵、提品质、树形象,在“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全面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征程中取得扎实成效。
一、2015年福田区社会发展概况
(一)土地
福田行政区面积78.66平方公里,占全市的3.9%,建成区面积57.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6.8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17.56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1.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84平方公里。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1.74平方米,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4.3%。
(二)人口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144.06万人,占全市的12.7%,其中户籍人口89.01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61.8%;非户籍人口55.0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8.2%。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78万人/平方公里,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2倍。
(三)环境
全区公园总计109个,总面积954.74公顷,其中市政公园12个,社区公园97个。绿道总计146.9公里,其中区域绿道17.6公里,城市绿道48.3公里,社区绿道81.0公里。全区共有公共厕所44座,垃圾中转站65个。全区绿化覆盖率43.0%。空气质量优良率9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绿化覆盖面积3131.8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22.39平方米。
(四)交通
辖区内有通港口岸两个(皇岗口岸和福田口岸),高铁站一座(广深港福田站),地铁线路四条(罗宝线、龙岗线、龙华线和蛇口线),地铁站点30个,城市立交桥(含人行天桥)203座。辖区共有停车位25.71万个,其中停车场车位25.19万个,路边收费车位0.52万个。
二、“十二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成就
(一)坚持探索创新,社会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1.首创便民服务清单。在全省区级政府中率先公布完整的区级和街道权责清单,首创便民服务“四零清单”,被确定为全国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试点区。全区各街道网上办事大厅100%实现智能式录入和“一窗式”办理,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行法制专员制度,通过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方式深度参与党政决策。在全市率先探索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主动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及案件,基本执法信息的公开和更新率达100%。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深化人大“介入式”监督模式,提升政协民主监督效能,形成全覆盖的法治监督体系。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教育方面,组建红岭教育集团,探索存量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成立红岭教育基金会,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的“管办评”分离办学新模式;文化方面,“十大文化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文化议事会模式获得中宣部、文化部高度肯定,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数字文化馆建设成为全国试点;医疗卫生方面,大力推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后期建设,区属医院、社康和辖区30多家医疗机构联合组建成全国最大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区医疗质控中心,获评亚洲医院管理创新类“卓越奖”,为全省首获此殊荣的唯一行政区;法律服务方面,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一站式解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人民调解“福田模式”获司法部认定并已在全省推广。
(二)加强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1.各级各类教育水平持续提升。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6所,学校招生数总计5.39万人,在校学生总计20.44万人,教职工数总计1.70万人。与2010年相比,学校招生数增长19.0%,在校学生数增长29.9%,教职工数增加26.9%。
2.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54家,医院拥有病床位8291张,卫生人员数19988人。与2010年相比,卫生机构增加189家,病床位增长63.2%,卫生人员增长49.6%。
3.公共文体服务持续加强。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文化馆(站)18个,文化广场54个,公共图书馆109个,已注册区级文化类社会组织58个,体育场馆1985个,举办群体(体育)活动2324次。与2010年相比,文化馆(站)增加1个,文化广场增加26个,公共图书馆增加5个,已注册区级文化类社会组织增加29个,体育场馆增加223个,举办群体(体育)活动增加148次。
(三)坚持普惠共享,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1.社会救助帮扶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区共有优抚对象1404人,共开展社会救助946人次,民生事业费支出14213万元,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支出718万元。与2010年相比,优抚对象增加717人,社会救助增加580人次,民生事业费支出增长1.2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支出增长1.2倍。
2.养老服务深入推进。至2015年底,全区共为13089名老人办理老年优待证,为5195名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积极落实养老床位扩增行动,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7个,养老床位1041张,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全面开展老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开展“长者歌咏汇”、“长者健步行”、“长者摄影展”等活动,切实打造福田“夕阳文化”品牌。
3.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至2015年底,全区各险种参保总数达1149.46万人次(五险叠加),与上年相比,增长9.4%,参保量位居我市各社保分局之首。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3.70万人、266.98万人、213.51万人、212.65万人和222.62万人。
(四)建设平安福田,公共安全水平继续提高
1.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认真推动《深圳市福田区安全社区建设规划(2014-2017)》落实,指导全区安全社区具体的建设工作;认真组织部署“安全生产月”专项宣传工作,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等为主题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执法警示日等系列活动;推广“安全教育试验区”建设,设立校园“安全体验区”、“安全知识课堂”,全面落实安全宣教“进校园”。
2.构建立体防控体系。强化社会面防控,开展“千警万员”大巡逻,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显著提高;强化街区警务,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行反恐、机训与派出所警力叠加巡逻、相互呼应,形成“一分钟响应、三分钟支援、五分钟处置”的警力部署体系;强化片区整治,提高治安基础质量,在华强北片区重点整治制假售假、销赃电子产品,在梅林片区重点整治消防隐患。
3.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好转,2015年全区治安案件查处率99.3%,与2010年相比,提高5.8个百分点;刑事案件立案数12005宗,与2010年相比,下降47.8%。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区在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火灾等行业领域累计发生安全事故451起,直接经济损失389.62万元,比上年下降3.2%。
(五)坚持民生至上,惠民措施更加有效
1.民生投入不断增大。五年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65%,增加到2015年的78%,全区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福利五年累计投入达379亿元。其中,公共安全投入62.70亿元,教育投入122.9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35.13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投入106.58亿元。
2.民生实事(微实事)成为福田品牌。2015年初确定的20件民生实事,除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因设计原因暂缓外,其他19项民生实事全部如期完成。2015年共办理便民项目1018个,区财政投入5100多万元,吸引社会投入1530多万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
3.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至2015年底,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已达90所,占比超过60%,受惠幼儿2万余名。建成90家社区服务中心、20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建成保障房10499套,人才MINI公寓217套。2015年开发就业岗位3.94万个,帮助4158名失业人员再就业,户籍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区95个社区全部达到广东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在全市率先建成“充分就业城区”。
三、福田区社会发展面临问题
(一)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压力较大
随着人口总量和密度持续上升,辖区居民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对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认识和标准普遍提高,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服务在供给总量、供给渠道、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辖区公共安全存在短板软肋
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不同步问题仍然存在,全区在城区规划、建设和管理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欠账还较多,与城区的发展和市民的期望还有差距。消防、内涝、地陷、违建及城中村安全隐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建的高层楼宇、地下空间增添新的安全隐患,亟待更大的治理力度,在预防和应急处置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方面的能力也亟待提升。
(三)社会管理治理面临新挑战
随着经济规模增大、社会流动性增加、体制改革深化,社会利益、社会思想将更趋多元,社会矛盾将更为交织复杂,社会矛盾、社会风险将处于凸显期、高发期。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任务更加突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压力更大,这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民生五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1.教育上,实施学位扩容工程。根据全区学位需求状况,合理制定中小学改扩建计划,大力实施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推动新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确保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顺利入学。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办学,推广公立委托办学体制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均衡化发展。
2.医疗卫生上,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后期建设工程、区二院新业务大楼装修改造工程、老人保健中心项目。以理事会的形式,推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医养结合、家庭医生服务、医疗联合体、质控中心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3.养老服务上,抓好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八角楼颐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我区养老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日照中心转型升级,探索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将日照中心发展成为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新型养老服务体。鼓励支持社会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业,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4.创业就业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通过目标责任制度化、服务标准规范化、帮扶举措多样化,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强对就业创业超市和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努力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创业服务。继续加大劳动信访、监察和仲裁“三位一体”联合调解工作力度,依法推进“三化同步”劳动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劳资纠纷调处成功率。
5.车位提供上,建立多层次的供给机制。在现有停车位基础上,梳理、整合辖区零散地块,在保障交通畅通、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停车位。鼓励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公共停车场建设,对社会、民间投资兴建的停车场所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继续推广机械立体停车库建设,在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基础上,与各股份公司合作,在有条件的小区、公共空间开建公共停车位,缓解中心区停车难问题。
(二)抓好重点领域防控,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1.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切实吸取火灾事故、高坠事故、滑坡等教训,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督查,突出重视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安全风险分析,继续推动安全大检查、隐患整治攻坚等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大对事故隐患易发领域的监控力度,及时排查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以福田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加强信息系统使用安全培训,继续发动、督促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安全巡查,全面推广移动巡查工作模式,并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升级信息系统建设,充分依托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确保政府安全监管职责、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3.统筹落实安全生产宣教工作。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主题,以社区教育中心、应急演练、多媒体宣传材料等形式,结合辖区安全事故特点,以中小微企业、建筑施工、高空作业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考核力度,切实提高辖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纠技能。
(三)抓好城市管理治理年,提升管理治理成效
1.推进法治城区建设。完善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织网工程”暨“智慧福田”建设,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扩大普法的社会化,融合各种社会力量,构建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发力,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普法新格局。开展以“法润福田”为主题的系列法治文化活动,提升法治教育渗透力,培养公职人员和市民的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
2.加快探索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深化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优化街道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推进基层治理的扁平化、集约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事件处理、社情民意征集、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作用,让“互联网+”成为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3.打造“维稳+”模式。积极打造“维稳+”工作模式,统筹协调各街道、各部门将维稳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把“维稳+”作为开展业务工作的前置思维,落实街道和部门维稳责任,按照信访维稳问题“五个清楚”(即信访人姓名地址清楚、反映的诉求和难点清楚、责任主体清楚、以往处理情况清楚、处理和化解要求清楚)和“九个一”(一件信访积案、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化解工作小组、一次协调会交办、一套化解方案、一套稳控措施、一个解决期限、一份协调会议纪要、与信访人见面一次)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参与、部门联动作用,形成“多元共治”的维稳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