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福田统计2012年第7期】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初探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4-10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信息索引号 : /2012-3493634

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专刊(四)

 

 

 

 

 

 

 

7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316

 

 

 

 

 

 

 

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初探

祝建军

 

人口老龄化是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生育水平不断降低,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对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日益凸现。了解辖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建设“首善之区、幸福福田”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及趋势

(一)总量分析

根据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1317511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07940人,增长31.0%。全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69789人,占5.3%65岁以上人口44248人,占3.4%。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增加42223人和30124人,比重分别上升2.3个和1.8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增长1.53倍和2.13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总人口增长速度。我区人口老龄化势头发展迅猛


 

 

            1 福田区2010年和2000年老年人口增长图

 

(二)结构分析

“六普”数据显示,在性别结构上,男性占老年人口的48.4%,女性占51.6%,女性高于男性3.2个百分点;在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上,60-64岁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6.6%65-69岁占25.7%70-74岁占20.9%75-79岁占10.6%80岁以上占6.2%。其中75岁以上老人占16.8%,这部分老人一般来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是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

   

      2 福田区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图               3 福田区老年人可年龄结构图

 

在老年人口文化结构上,我区的老年人口比深圳市的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要高。普查数据显示,我区老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3.6%,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2%,未受过教育的仅占6.4%。这种情况表明,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吸引了全国各地更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建设者、“拓荒牛”,如今已基本进入老年,他们是国家和我们福田的宝贵财富,政府应为他们“老有所为”创造条件。

(三)人口老龄化发展特征

通过对辖区老年人口现状分析,人口老龄化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1、老年人口比重与国际标准相比较低

“六普”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5.3%3.4%,同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分别相差4.7个和3.6个百分点(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是由深圳市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移民城市的历史决定的。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的年轻外来人口成批涌入深圳创业,表现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福田已由昔日只有10万左右人口的小渔村,一跃而为深圳中心城区,随之而来的就是当年成千上万涌入深圳的年轻人,必将成批的老化,再加上随子女迁徙到深圳的养老群体越来越大,都加速了我区人口老龄化速度。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必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政府必须要有充分、清醒的认识。

3、老年常住人口中,非户籍老人大大超过户籍老人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户籍人口数量只占常住人口的二分之一不到,老年人口也具有移民城市的特征。这些老人一方面流动性大,其中部分是“候鸟式”养老。另一方面他们是否享有社会保障,或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些复杂情况增加了老龄人口工作的难度。

4、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先富后老”目标

与内地中心城区相比,目前我区老年人口绝对数和占总人口比重均偏小,与内地“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不同,有可能先实现“先富后老”的目标,这就要求未雨绸缪,以充分的准备迎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

(四)老龄化发展的趋势

根据“六普”数据预测,到2015年我区老年人口将达到9万人。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口的加速增长,势必会对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等提出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促使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降低,主要是生育率降低。随着生育率逐渐降低,每年出生婴儿数所占比重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儿童与少年的比重也将陆续下降,相应地成年人和老年人比重便逐渐上升,平均年龄也不断提高,整个人口便日趋老龄化。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看,老龄化的决定因素是生育率下降,欧、美等发达国家生育率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而自然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缓慢,是逐步到来的,是先富后老。由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下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人口老龄化发展快。快速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被抚养人数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的提高和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区以20-59岁劳动年龄人口对60岁及以上老年抚养系数6.9%,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5.2%增加1.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2000年是每19.2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到了2010年是每14.5个工作年龄人口供养1个老人。老年抚养系数的提高,说明劳动年龄人口除了为自己个人生存和发展进行生产劳动的同时,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和发展的费用。

(二)社会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通常导致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加重社会负担。从上面可知,我区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42223人,增长1.53倍,老年人口的增加,表明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这些费用的支出同老年人口增加成正比。

从国际上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人均GDP已超过l万美元,而且都有较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对老龄化的承受力比较强。例如,日本200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23.5%65岁占17.4%,人均GDP约达3.5万美元;法国2004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21.8%75岁以上占8.7%,人均GDP约达2.6万美元。与此相比,我区60岁以上人口占5.3%2010年人均GDP折合成美元人均不到2.2万美元,老龄化程度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建设与福田发展更加相适应的老龄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三)社会保障压力大

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其保险体制目前还不够完善,缴费水平低,财务状况差,存在大量隐性财务;且养老基金的运作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较之国外仍有较大差距,而养老基金的增值则是搞好社会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其压力也相当巨大,因为退休职工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34倍,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在老年护理保险方面,至今尚未设立,但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75岁以后将有较快速度的下降,对于护理需求相应上升,长期护理将消耗大量社会资源。

三、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策建议

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和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大量增加,旧的养老保障制度远远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统筹解决好老年人口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树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形成以家庭供养为基础、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集体养老、自己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再辅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老年服务体系。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子女赡养老人、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制定措施帮助老年人改善居住条件,鼓励子女就近照顾老人,提倡“三代同堂”和“温馨家庭”,缓解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矛盾。继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健全“星光老年之家”的设施、功能和运作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等机构,建成覆盖全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加大对集中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政府要在公共租赁房中划出一定比例的房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建设有一定规模、功能完善的老年公寓、养老院等服务设施。

(二)开辟新的养老模式

对于部分拥有住房但存在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银行和资产评估机构要积极开展“以房养老”新模式。“以房养老”是指住房的“倒按揭贷款”,老年人以其自有住房作抵押,免费入住养老院,银行定期向老年人放贷,老人辞世后住房由金融或保险机构收回还贷,多余部分由法定继承人继承。对于拥有房产但缺乏其他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它提供了一种“以房养老”的方式。

(三)完善政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

对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财政补贴,还可发行养老保障债券,增加福利彩票收益中用于养老事业的比例等。对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的老人,要根据本地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社会保障标准,完善老年人的救灾救济和紧急救助机制,对发生特殊情况的老人及时给予救助。

(四)大力发展老年产业

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群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特殊需求,比如养老助老需求、健康医护需求、旅游休闲需求,老年教育需求,生活咨询需求等。要针对本地区老年人收入、职业、年龄、性别等状况,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研制和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老年产品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深入研究老年消费市场,掌握老年人口特征及消费特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在经营方式、服务形式上被老年人及其亲属所接受。

                

 

 

                            (祝建军系区统计局统计师)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