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数据 > 统计年报

2014年年报

信息提供日期 : 2015-11-10 11:52来源 : 区统计局 信息索引号 : /2015-11150105

  4 

  深圳市福田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54月7 

  2014年是福田区深化改革、发力冲刺、提质增效的关键一年,福田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主攻方向,树立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城区标杆,紧扣“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困难挑战,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提质量、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2958.85亿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下同)8.9%,经济总量迈上2900亿元台阶,向30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增长7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38亿元,增长5.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56.14亿元,增长9.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5.5%,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03:7.42:92.55调整为0.04:6.81:93.15,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95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3.57万美元),增长7.8%。

  分行业看,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70.79亿元,增长1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2%,是全区经济中比重最大的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62.43亿元,增长8.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85.10亿元,增长2.6%;工业实现增加值167.56亿元,增长5.6%。分区域看,CBD高端产业带实现增加值627.28亿元,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1.2%;环CBD高端产业带实现增加值1316.69亿元,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5%。

  表1 2014年福田区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主要行业 

增加值 

增长速度 

GDP比重 

金融业 

1070.79 

11.2 

36.2 

批发和零售业 

662.43 

8.8 

22.4 

房地产业 

185.10 

2.6 

6.3 

工业 

167.56 

5.6 

5.7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183.53亿元,增长10.1%,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68.24亿元,增长9.9%,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5.54亿元,增长10.1%,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6.71亿元,增长10.7%,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46.66亿元,增长17.9%,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0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37.62亿元/平方公里,增长8.9%,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倍;税收地均集约度为10.17亿元/平方公里,增长13.4%,位列全市各区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1.91平方米,下降8.2%,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5.91吨,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232千瓦时(按供电量计算),下降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0%。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衣着类价格上涨4.3%,食品类价格上涨3.5%,居住类价格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0%,烟酒类价格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其中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3%,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4%,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3.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9%。

  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增长23.9%。其中种植业总产值0.01亿元,渔业产值3.2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实现增加值164.70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84.54亿元,增长6.5%。其中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73.62亿元,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8.3%;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25.52亿元,增长7.0%,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3.7%。分类别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2.53亿元,下降36.6%;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189.48亿元,增长16.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55.09亿元,增长26.2%;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547.48亿元,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82.17亿元,增长8.1%。其中出口交货值749.58亿元,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76.3%。产品销售率9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2)。

  表2 2014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同口径)增长(%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676.75 

-0.3 

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 

万台 

99.12 

16.5 

集成电路 

万块 

416228 

0.2 

硬盘存储器 

万台 

648.06 

35.2 

服装 

万件 

348.57 

-21.2 

塑料制品 

万吨 

5.27 

5.3 

电子元件 

亿只 

1.24 

-8.1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46502 

-1.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1.73 

6.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7.3%;实现利润总额33.25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11.83亿元,增长7.5%;资产负债率53.0%,上升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26个,下降3.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97亿元,下降0.7%;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2.95万元/人,增长8.4%。

  年末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共有383家,比上年减少6.6%。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82亿元,增长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24.60亿元,增长8.9%,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8%;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56.58亿元,增长27.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7.28亿元,下降56.2%。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0.72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4%;第三产业投资180.4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9.6%。

  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522.37万平方米,增长29.2%。其中住宅233.80万平方米,增长34.6%;写字楼114.87万平方米,增长26.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39.06万平方米,下降36.2%。其中住宅19.52万平方米,下降46.1%;写字楼9.69万平方米,下降29.3%。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8.49万平方米,下降46.7%。其中住宅9.48万平方米,下降33.8%;写字楼3.99万平方米,增长47.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56亿元,增长8.4%,占全市总额的31.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68.42亿元,增长6.3%;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6.07亿元,增长4.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中,十大类商品销售情况为:汽车类增长19.6%;金银珠宝类增长18.7%;日用品类增长9.9%;服装鞋帽针织类增长8.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5.9%;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1%;化妆品类增长2.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0.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0.2%;通讯器材类下降43.3%。

  全区星级宾馆(以挂牌为准)共2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6家,四星级宾馆3家。全区共有旅行社1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0家。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99.83万人次,增长20.0%,其中海外游客44.44万人次,下降4.6%。宾馆酒店开房率78.4%,上升4.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企业旅游总收入58.72亿元,增长6.5%。宾馆酒店营业收入33.30亿元,增长7.3%;旅行社营业收入25.42亿元,增长5.6%。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71.09亿美元,下降42.0%。其中进口总额598.92亿美元,下降37.2%;出口总额472.17亿美元,下降47.1%。

  出口总额中,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总额33.00亿美元,下降2.6%;三资企业出口总额237.80亿美元,下降14.4%;民营企业出口总额201.37亿美元,下降65.3%。从出口地域看:对港澳台出口总额311.34亿美元,下降57.3%,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5.9%。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578个,增长9.5%。合同外资金额13.11亿美元,增长20.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12亿美元,增长24.6%,其中港澳台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3.64亿美元,增长26.9%,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79.7%。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24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42.3%;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3.83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22.4%;批发和零售业实际使用外资3.11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8.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14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9.88亿元,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货运量8557.33万吨,增长10.9%;客运量1229.41万人,增长6.4%。公共交通客流量50389.50万人次,增长5.1%。

  表3 2014年货物、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增长速度(% 

货物运输总量 

     

8557.33 

10.9 

  #公路 

     

4051.07 

4.6 

旅客运输总量 

     

1229.41 

6.4 

  #公路 

     

1229.41 

6.4 

  年末全区共有邮电局189处(所),减少2处。固定电话用户97.5万户,增长1.6%;移动电话用户428万户,增长19.6%,其中:2G移动电话用户296万户,增长20.3%。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81万户,增长12.5%。

  八、财政和税收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58亿元,增长24.3%。其中税收收入108.55亿元,增长16.8%,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的90.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5.63亿元,增长18.9%。其中教育支出29.12亿元,增长24.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58亿元,下降7.1%;公共安全支出15.66亿元,增长27.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4亿元,下降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2亿元,下降10.5%。

  全年税收总额800亿元,增长13.4%。其中国税收入527亿元,增长17.3%;地税收入273亿元,增长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学校242所(不含简易民办学校)。其中普通中学2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55所,幼儿园151所,九年一贯制10所。在校学生196238人。学校招生51167人。教职工16911人。

  年末累计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1家,其中本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4.90亿元,增长1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5.54亿元,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3%。全年区级财政发放科技发展资金3135.95万元,共支持科技企业(个人)571个。专利申请量13655件,增长6.9%;专利授权量6686件,增长6.0%。国际专利申请量1419件,占全市总量的12.2%。

  表4 2010-2014年福田区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专利申请量(件) 

5276 

7356 

11533 

12772 

13655 

其中:发明 

1814 

2722 

4931 

4885 

4921 

      实用新型 

2114 

2800 

3910 

5028 

5928 

      外观 

1348 

1834 

2692 

2859 

2806 

专利授权量(件) 

4378 

4279 

5803 

6308 

6686 

其中:发明 

708 

799 

836 

668 

886 

      实用新型 

2027 

2113 

2864 

3499 

3685 

      外观 

1643 

1367 

2103 

2141 

211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0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216万册。博物馆7个,文化馆(含分馆)7个,文化站10个,文化广场30个,已注册区级文化类社会组织4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1个,增长11.6%。其中医院24个,门诊部(所)3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康中心76个。医院拥有病床7211张,增长10.7%。卫生技术人员15941人,增长7.3%。其中执业医师5887人,增长7.1%;注册护士7184人,增长6.5%。完成诊疗总量1729.42万人次。出院总人数32.83万人次。每一诊疗人次平均费用256.61元;每一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9481.39元,增长3.2%。

  全区拥有体育场地1985个,健身路径455条。全年组织举办各类体育健身活动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达4.7万人次。辖区国民体质测定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85.7%,其中优秀率为10.2%,良好率为34.5%,合格率为41.0%。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根据一体化住户(含户籍和非户籍)抽样调查资料,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092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0697元,增长9.8%。恩格尔系数28.4%。

  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不含私营及个体)69.67万人,比上年下降18.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3709元,增长8.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7%。

  年末全区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97835家。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1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3.2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3.0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72万人,生育保险人数193.48万人。社保基金征收金额233.31亿元。全年共1139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长4.1%;社会救助1145人次,增长1.3倍;民政事业费支出13620万元,增长36.3%,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549.47万元,增长21.1%。年末全区养老机构床位数605个,增长12.0%。全年发放老人高龄津贴费1084.83万元,增长22.0%。年末登记失业人数8107人,增长1.7倍;失业转就业人数6689,下降16.4%。年末辖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30家,全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21859人,增长17.4%。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431宗,下降17.6%;死亡28人,增长16.7%;受伤46人。直接经济损失402.65万元,下降25.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95人,增长18.8%。治安案件查处数21321宗,增长18.1%。查处人数8220人,增长35.4%。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年末区常住人口135.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6万人,增长1.3%。其中户籍人口83.35万人,增长6.4%,占常住人口比重61.4%;非户籍人口52.36万人,下降5.9%,占常住人口比重38.6%。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7141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增加169人。

  辖区土地面积78.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7.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6.60平方公里。

  全年供电总量68.76亿千瓦时,增长6.6%。其中工业用电量9.90亿千瓦时,与去年基本持平;商业服务及其他用电36.30亿千瓦时,增长12.0%;居民生活用电量22.56亿千瓦时,增长16.1%。用水总量17489万吨,增长5.1%。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207万吨,占用水总量的46.9%;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用水6227万吨,占用水总量的35.6%;工业用水1064万吨,占用水总量6.1%;其他用水1991万吨,占用水总量的11.4%。

  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24公顷,绿化覆盖率4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空气质量达到I级和II级天数34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3.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4分贝,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日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若有变动,以最新公布的为准。统计图中2010-2013年数据为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增加值按照企业经营地原则统计。

  4、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指深圳市图书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福田区区属图书馆及社区图书室藏书量,不含电子图书。

  5、由于福田区未单独开展消费价格统计,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统计公布结果。

  6、旅游业统计范围为纳入区经济促进局在统范围的旅游业企业。

  7、空气质量优良率按AQI统计。

  8、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广东省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办公室的部署,2014及以后年度,各级统计机构统一发布使用由一体化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汇总的深圳及各区(新区)居民收支数据(新口径),2013年之前发布使用的深圳及各区(新区)城镇居民收支数据(老口径)不再使用。2014年度深圳及各区(新区)居民收支数据(新口径)由广东省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办公室统一核算反馈。

  9、因部分户籍或居住地不在福田区的参保人在福田区就业、参保,且部分原市属参保单位参保人在福田分局参保,故统计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高于本区实有人口数。

  资料来源:本公报财政税收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进出口、利用外资及旅游业数据来自区经济促进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技创新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环保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保险数据来自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福田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社会治安来自区公安分局。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