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应急管理 > 应急常识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10-16 00:00来源 : 福田区政府在线 信息索引号 : /2018-10123852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

  有特异的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有一定潜伏期。

  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

 

2.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1)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的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按规定接种疫苗。

  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

  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防治方法:

            居室常通风,

            熏醋消毒素,

            被子勤晾晒,

            疫苗按时注,

            春季好郊游,

            莫去人密处。

 

  夏季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

            食物采购严把关,

            餐具消毒双保险,

            个人卫生要注意,

            生蔬凉拌莫多餐,

            瓜果食前先去皮,

            大型家宴要消减,

            室内清洁灭蚊蝇,

            保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

  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

  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

  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

  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

  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

            按时接种疫苗,

            注意增减衣服,

            加强体育锻炼。

 

(3)几种典型传染病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3月15日将其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非典的临床表现

  非典型肺炎潜伏期为1天至11天,大多数人感染4天后发病。

  以发热为首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摄氏度,伴有头疼、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偶有畏寒。

  呼吸道症状明显,如干咳等。部分病人偶有血丝痰。

  可能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极个别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如诊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确定非典疑似病例

  通过流行病原理判断:

    √ 是否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

    √ 是否属于群体发病者之一?

    √ 发病前两周是否到过有非典病毒感染的地区和城市?

 

  通过临床表现判断:

    √ 是否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干咳少痰、关节酸痛、乏力、腹泻、胸闷、气粗、有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是否不高或很低?

    √ 淋巴细胞是否减少?

 

  胸部X射线检查:

    √ 肺部是否有片状、斑片状或网状轻微阴影?

 

  药物检查:

    √ 抗菌药物治疗是否不明显?

 

 非典的传播途径

  短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以医护人员为高发群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军营、学校、工厂等感染率也较高。

 

 非典的防治方法

总则

加强预防,告别恐慌;

根除源头,阻断传播;

讲求卫生,居室通风;

佩戴口罩,经常洗手;

勤换衣服,多多饮水;

规律起居,增强免疫;

减少出行,人多勿去;

家有病人,观察周详;

疑似症状,医生帮忙;

突发事件,无惧有防。

 

 

    消毒防非典:

 

对象

方法

住房

1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空气

房屋密闭,15%过氧乙酸溶液每立方米7mL(1g/m3),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衣物

耐热、耐湿衣物,煮沸消毒30分钟

 

不耐热衣物,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将要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15%过氧乙酸每立方米7mL(1g/m3),加热熏蒸1~2小时

餐具

煮沸消毒15~30分钟

食物

瓜果、蔬菜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用20%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亦可焚烧处理。

宠物

勤给宠物洗澡,在吃住睡等方面做到宠物与人隔离,经常带宠物散步,但要避免和其他宠物接触。

交通工具

表面,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作用60分钟。

 

密封空间,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

 

 洗手六步法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IV感染分成临床四期:

    无症状期――无明显症状或有迁延性淋巴结肿大。

    轻症期――体重减轻<10%,轻度皮肤粘膜损害如皮炎、痒疹、口腔溃疡、口角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总数>2000/mm3,CD4细胞500mm3。

    中症期――消耗性症候群:体重减轻>10%,原因不明发热>1月,原因不明腹泻>1月,口腔炎,口腔黏膜白斑、肺结核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2000/mm3,CD4细胞200-500/mm3。

    重症期――消耗性症候群加重,各种继发感染,各种继发肿瘤,原因不明运动障碍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mm3,CD4细胞<200/mm3(降至100左右,病人最多再存活1年)。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HIV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包括:

    √ 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

    √ 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者或高危人群的器官、组织;

    √ 使用了被HIV污染的未经消毒的针头与注射器;

    √ 共用其他医疗器械、生活用具(如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孩。

 

 艾滋病的防治

  性传播的预防:

    √ 洁身自爱,无性乱行为,提倡安全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血液传播的预防:

    √ 供输血用的血液应经过艾滋病毒抗体检测。

    √ 严禁吸毒、贩毒。

    √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

    √ 医务工作者应注意避免外伤、针刺伤等意外事故,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液等。

  母婴传播的预防:

    √ 感染艾滋病的妇女不应怀孕。

    √ 如已经怀孕,要在孕妇分娩前3个月给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二叠氮胸苷。

    √ 不用母乳喂养。

    √ 不接受有危险(如卡介苗等)的免疫。

  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

    √ 应敢于面对现实,不要悲观绝望。

    √ 要尽可能避免其他细菌、病毒、霉菌等各种感染。

    √ 过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

    √ 不要献血,不要怀孕,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刮胡刀、剃刀、牙刷等。

    √ 及时、认真地消毒被血液、精液等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艾滋病患者家庭预防:

    √ 不要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发生性接触。

    √ 夫妻间性生活应该使用避孕套。

    √ 被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及时消毒处理。

    √ 有创伤、皮肤病时不要去照顾患者或感染者。

    √ 衣物分开洗涤。接触者定期到医院检查。

 

 推荐消毒方式:

  药剂消毒:次氯酸钠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剂含有效氯500~5000/ppm,处理10~30分钟即可。碘伏消毒剂可用于物品表面的消毒。含有效碘50~150/ppm的溶液作用10~30分钟即可。75%的乙醇(酒精)可用于手的消毒,作用10分钟即可。戊二醛多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

 

  加热消毒:在56摄氏度条件下作用30分钟,或100摄氏度作用(如煮沸)20分钟。

 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

 

  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也会受到感染,发病后死亡率高达60%。目前为止,世界上约有60人死于禽流感。

 

  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还处于由禽类传染给人的阶段。然而,如反复发作,一旦病毒基因发生变异,就有可能变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型流感。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7天以内

  早期症状:类似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会因病情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病禽粪便中,以及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的H5N1病毒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食物传播:食用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食用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都可能受到传染而发病。

 

  接触传播: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禽流感的防治

  洗手:

    √ 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熟吃:

    √ 鸡蛋和鸡肉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 不吃半熟的白斩鸡、醉鸡、半熟的鸭鹅肉,不吃半熟鸡蛋。

    √ 到正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制品,不自行宰杀食用。

  消毒:

    √ 高温加热的方式:60度下加热10分钟,70度下加热数分钟。

    √ 阳光直接照射:40到48小时均可消毒。

    √ 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和常见家用消毒药品亦可。

  强身:

    √ 增强体质,多锻炼,保证睡眠,保证营养。

  保护儿童:

    √ 12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不要让小孩触摸、拥抱禽类动物,更不要带小孩去禽类市场。

  鸟类宠物:

    √ 清除鸟粪时注意消毒。

    √ 笼舍要保证通风和卫生。

    √ 与鸟接触后及时洗手。

    √ 鸟患病后,及时联系兽医诊治。

  疫区工作生活者:

    √ 接触家禽后切记要立即洗手并用清水彻底洗净前臂。

    √ 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

 

炭疽热

  炭疽热是一种罕见的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它通常在动物中出现,如猪、牛、羊、鹅等。人感染炭疽病,往往是恐怖主义蓄意传播的结果。炭疽细菌不能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疾病症状与患者感染该细菌的方式有关,通常在感染后一到七天内发作,但有时潜伏期可达60天。

 

 炭疽热的传播途径

  接触性:破损皮肤接触到炭疽孢子。

  食入性:食用感染的肉类。

  吸入性:吸入炭疽孢子。

 

 炭疽热的临床表现�

  吸入性:最初症状类似于普通流感,包括发烧、咳嗽、头痛、虚弱、呼吸困难、胸部不适等。几天之后,症状恶化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发抖。这种类型的炭疽病如不及时就诊,会导致生命危险。

  接触性:最初的症状是出现使人发痒的小肿块,接着出现疼痛的,中心为黑色的水疱,感染部位的淋巴也会肿大。

  食入性:最初症状是恶心、呕吐、缺乏食欲、发烧,接下来是腹痛、呕血、严重痢疾。

 

 炭疽热的防治

    预防:

    √ 死于炭疽病的动物要焚烧深埋。

    √ 严禁剥食贩卖炭疽死畜的肉和皮毛。

    √ 可能感染炭疽病的畜牧业、屠宰业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

    √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炭疽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确诊治疗。

    √ 收到可能有炭疽细菌的邮件,要轻放,不要动,避免孢子散入空气中;立刻洗手并报警。

    治疗:

    √ 及时就诊。

    √ 及时向传染病防治部门报告。

    √ 可以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炭疽病。

    √ 炭疽病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不需要同时对患者接触过的人员进行救治。

肺炎鼠疫

  鼠疫是一种非常见的、在人和动物中传播的传染病,它由存在野鼠身上的Y.pestis细菌诱发,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鼠疫的种类

  淋巴腺鼠疫:又称黑死病。Y.pestis细菌通过感染蚊虫叮咬或伤口进入人体,就会引发淋巴腺鼠疫。以淋巴腺肿胀疼痛为特征。是最常见的鼠疫感染形式,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败血病鼠疫。

  肺炎鼠疫:Y.pestis细菌被吸入,停留在肺部,就引起了肺炎鼠疫。它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因为这是一种可以在人与人间传播的鼠疫。

  败血病鼠疫:Y.pestis细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病,叫做败血病鼠疫。

 

 肺炎鼠疫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肺炎鼠疫会通过患者的咳嗽或喷嚏传播。会在感染细菌的一到四日内发作,其症状包括发烧、头疼、虚弱、咳血,病情恶化迅速,不及时诊治会有生命危险。

 

 肺炎鼠疫的防治

  高死亡率疾病,如发现有肺炎鼠疫症状,必须

  及时就医。

  及时向疾病防治部门报告。

  按照医生指示注射抗生素类药物。该病无预防针,感染细菌但尚未发病时亦可注射抗生素,以防止发病。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