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福田 > 福田风采 > 名胜古迹

莲花山公园有座南宋古墓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11-17 09:49来源 : 福田区地情网

  

  1990年被发现的黄默堂墓

  莲花山公园西北角的山坡中央有一座石砌大墓,该墓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气势庞大。整个大墓呈坐椅形,分三个梯层而下,最下为麻石铺成的圆形祭台,墓前摆放着石制莲花座造型的烧香台。墓室正间,有一个六边形小墓塔,高约1米,塔顶明显新修不久。墓碑嵌在墓塔内,上面用楷体写着“默堂黄居士塔”几个大字。大墓四周视野开阔,大墓正下方有一方水池,几株莲花在池内含苞待放。

  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大墓?原来这是一座南宋古墓,建于南宋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现在仍保存着南宋建时的原貌。古墓的主人是下沙村黄氏的一世祖黄默堂。

  黄默堂墓是1991年1月4日,由福田区下沙村一位村民黄植生提供线索,市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在莲花山发现的。1998年7月深圳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2002年7月广东省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

  这是深圳发现的惟一的南宋时期塔形古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深圳市文物专家彭全民介绍,这座古墓之所以能列入省级文物,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原汁原味上。“从淳祐年至今,它一直未动过。这一点最重要。”当初省里文物专家来鉴定此墓时,也不禁感叹其“原汁原味”。

  黄默堂墓的第二个价值就在于它的造型。墓葬建筑为宋代原物,而其须弥座和墓塔形制则有唐代遗风,而且把地方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这在深港地区乃至整个广东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对研究深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的源流、迁徙、生息繁衍、宗教、民俗和建筑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也是宋代先民开发深圳这片土地的历史见证。

  据福田区下沙村《黄氏念恭堂族谱》记载,黄默堂为下沙村黄氏一世祖,约于800年前定居沙头村(今下沙村)。黄默堂生于1188年,死于1248年。其后裔广布深圳、香港、东莞、顺德等地,今天深圳的下沙村、上梅林村、沙尾村、南头恩德铺以及香港牛坎村等地的黄氏,很多都是他的后裔。黄默堂的孙子黄石,是深圳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元朝时官至程乡主簿。

  在下沙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黄默堂墓位于莲花山,而其墓地的地形也像莲花。原来这块地是为黄默堂之妻准备的,但女人坐莲不吉利,而男人坐莲可以旺丁。

  莲花山公园西北角的这一片山坡原为一片茂密的丛林,也没有路,少有人来,市民根本不知道在这里还有一个古墓。

  2009年8月,深圳市政府对黄默堂墓进行保护施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