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2-06-20 16:12来源 : 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
2021年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合作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决策部署,市相关部门和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携手香港高标准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深港共识加快落地
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合作会议签约及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合作区系列深港共识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签署深港“一区两园”合作安排,是继深港签署合作区备忘录以来又一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二是发布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将极大地促进深港更紧密的科创合作,共同吸引海外人才。三是签署深港两个园区运营公司协议,是继深港两个园区运营公司互派董事后推动“一区两园”协同开发的又一重大举措。四是签署深港仲裁合作备忘录,通过合作方式引进相关国际组织和境外知名仲裁机构。目前已有8家港澳机构确定入驻合作区的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五是港方在深圳园区设立主导运营单元加快推进。首个深港双方联合办公场所已正式启用,香港科技园深圳分园已落户。六是深港联合路演大会已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深港科创合作同频共振。
(二)高端科创资源加快集聚
聚焦生命、信息、材料科学三大方向,落户和推进优质科研项目累计超过140个。一是香港高校科研项目批量进驻。5所“全球百强”香港高校优质科研项目入驻进展顺利。二是国际组织和国际化科技研发中心加快落地。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运作良好,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运营。三是国家级重大平台及项目顺利落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已对外开展业务,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四是一批具有香港及海外背景的“独角兽”企业入驻发展。引入未来机器人、晶泰科技等一批由香港及海归创业团队创办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五是香港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成效明显。已建立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器、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等6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正在谋划打造标志性的河套深港联合科技创新园,将由香港科学园公司负责运营,并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
(三)科研空间加快拓展
深圳园区“建、购、租、改”四策并用,快速筹集科研空间。一是15万平方米科研新空间开放运营、启动改造。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开放运营,河套深港联合科技创新园、“湾区芯谷”集成电路产业园核心启动楼启动改造。二是“两个中心”30万平方米空间加快建设。深港开放创新中心和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速推进。三是合作区东翼启动区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园区东翼-1项目(原武警营地)已完成建筑方案定标,正开展前期设计和地址勘察、临时用地申请等工作。
(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全面跟进
一是皇岗口岸重建加速推进。皇岗口岸老旅检区完成土地整备,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和综合旅检楼开展基坑工程建设,临时旅检场地具备通关条件。二是“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针对港澳人士的“湾区服务通道”社保业务专窗、商事登记注册特色咨询窗口已开通,国家药监局审评“双中心”服务窗口启动。三是推进科研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深港国际科技园会议中心、长富大厦2号楼科研服务中心、黄大年茶思屋等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四是持续打造园区一流环境。及时更新合作区标志标牌,并完成福安大厦、10栋楼宇第五立面净化提升。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与体制机制“软联通”
对标国际一流,加快皇岗口岸和福田保税区海关联检基础设施改造,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科研管理创新机制的“政策包”落地见效;加强政策创新,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便利流动。
(二)强化高质量科研空间保障
按时序稳步推进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全力开展科研空间筹集,加快深港开放创新中心等新30万平方米科研及配套空间建设;加快皇岗口岸货检区50平方公里土地释放,高标准建设协同创新区;明确开发建设节奏,形成“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平台集聚
加快推进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器械大湾区分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等建设运营。加快构建量子硅谷、湾区芯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高科技研发型机构和企业。
(四)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
持续推进合作区科研机构及人员配套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工作,满足科研人员对生活设施、交通、文化等需求。提高片区整体环境品质、优化现有生态和景观格局。
(五)加快深港协同开发建设
充分发挥河套联合专责小组的机制作用,探索协同发展建设模式,加快形成“一河两岸”大干快上的生动局面。深港两地加快推进制定“联合政策包”,加快建成港方主导运营单元,联手招才引智,加快打造标志性的河套深港联合科技创新园,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加强与香港创新资源协同配合,支持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