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统计2016年第13期】“十二五”期间福田区工业低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7-15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鉴于目前国家、省和市对工业低端产业尚无明确界定范围和行业,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低端产业范畴。本文所指工业行业中的低端产业,一是指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产业,如纸和纸制品业等;二是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贴牌生产或为整机提供零部件生产等;三是指同一行业中的低端产品,如组合音响等,同时结合“十二五”以来福田区工业内部结构适应辖区经济结构调整所消退行业及劳动密集型、产出低效型产业等因素确定,初步拟定纸和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水泥制品制造业、影视录放设备制造业等4个行业为辖区工业低端产业。
一、基本情况
(一)纸和纸制品业
2010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纸和纸制品业企业2家,当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0.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期末从业人员数为450人,主要产品为纸制品。“十二五”期末,2015年该行业仅剩1家,行业消亡率50%,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余元(由于涉及单个企业,相关经济指标为范围值,下同),比上年同期下降约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0.5%,实现利润总额逾2000千万元,增速基本与上年持平,期末从业人员数为362人。
(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0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企业2家,分别是深圳市金联沥青制品有限公司和好富顿(深圳)有限公司。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0.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0.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0.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4 %;实现利润总额0.12亿元;期末从业人员数为74人,主要产品为沥青制品、金属切削和磨削加工介质等。到“十二五”期末,该行业两家企业均处于转型停产状态。
(三)水泥制品制造业
2010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水泥制品制造业企业2家,分别是深圳市建业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和好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8 %;实现利润总额0.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期末从业人员数为291人,主要产品为商品混凝土。“十二五”期末,2015年两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1.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2%;实现利润总额0.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2%;期末从业人员数为350人。
(四)影视录放设备制造业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影视录放设备制造业只有1家企业。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逾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0.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 %;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5%;期末从业人员数为891人,主要产品为数字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等。“十二五”期末,2015年该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到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3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比2010年比重低0.1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1亿余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30%;实现利润总额不到1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0%;期末从业人员数为881人,早期工业产品已经全部停产,现在产品主要为OEM各类电子设备等。
二、主要特点
(一)劳动密集产业占主导,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
一是从业人员集中,劳动密集特征明显。如影视录放设备制造业,2010年期末平均户均企业从业人员为891人,占规上工业的1.0%,比规模以上工业户均人数多519人。二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以纸和纸制品业为例,该行业201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13.33万元/人,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3.97万元。
(二)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现象突出
一是同类企业多,产品同质化竞争。工业四大低端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含量不高,如影视录放设备制造业以OEM各类影音设备为主,产品容易被模仿;水泥制品制造业的混凝土生产属于传统产业,产品低端化明显。二是产能过剩现象突出。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存在,而传统行业、低端行业尤为明显,普遍存在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效益下滑等。如水泥制品制造业的2家企业,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50.2%。
(三)营销渠道创新不足,电子商务占比低
一是传统营销渠道仍占主导。目前辖区工业传统产业、低端产业销售产品仍主要依靠各类商场、经销商、代理商、展销会、专卖店等传统营销渠道,虽然近年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但由于起步迟、人才制约等原因,发展比较缓慢。二是规上工业涉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电子商务交易额不多。2015年末,工业四大低端产业仅有25%左右的企业有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交易额约0.04亿元,仅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1%,电子商务从业人员5人,不到从业人数的0.6%。
三、存在问题
(一)对低端产业缺乏科学的界定标准和范围
目前,虽然国家、省和市陆续出台关于清退低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指导性文件,但实际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在低端产业、落后产能的界定上,有的以产能大小、设备规格,有的以综合性的单位能耗、污染排放进行界定,实际操作非常困难。由于各地发展重点不一、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如不考虑不同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特点,没有合理的界定标准,容易造成“一刀切”的局面,不能有效的清退低端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
(二)关闭落后企业与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矛盾 清退低端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不等于简单淘汰企业。许多企业在当前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中虽属于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的范畴,但也曾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尊重和引导企业合理创造经济价值的本能动力。如某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对待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企业往往一关了之,忽视了部分企业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意愿,不能因势利导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供便利条件,推动企业产权交易、资源整合、联合重组、做大做强。
四、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界定低端产业标准
考虑到不同地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特点,全市对各区低端产业的界定标准除了执行国家和省的工作标准外,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不宜制定统一的“一刀切”标准。要通过建立起以“占地、能源消耗、安全、环保、贡献率”等多项指标综合而成的考核体系,明确全市各区对于低端产业界定的基本范畴,以便各区对低端产业建立工作规划,从而精准施策。
(二)低端产业既要转移更要提升
鼓励企业“退低”、“退二”,并不是简单地一退了之,要更加重视鼓励企业在已有基础上进到主业的更高层次,对企业强化主业的投资项目,要加大支持力度,真正做到“退低进高”。“退”要与“进”相结合,进要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退二”与“进三”结合起来,与中心城区有机更新结合起来,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结合起来。
(三)积极稳妥引导低端产业有序转移
一是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序转移。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和低附加值,居于产业链中下游地位的企业,通过从严审批、加大监管和整改力度等手段,鼓励及引导有意向外迁的企业集中转移到省内各产业转移园,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支持生产基地在我区的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采购和销售中心等,同时通过部分搬迁、扩大规模、建立生产加工点和生产基地等方式对部分生产环节实施产业转移。
撰 稿:祝建军 莫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