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统计2012年第28期】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评价和对策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7-03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第28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年6月1日
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的评价和对策
王跃平 陈雪芳 孙树红 高虎
一、福田区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发展的轨迹和现状
1、人口规模超常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年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田区人口规模处于一个超常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福田区常住人口由1991年的37.8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31.96万人[1],20年时间增加94.14万人。特别是1997到2010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95%。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人口自然增长状态,处于超常发展态势。
图1 福田区各年年末常住人口变化曲线图(单位:人)
福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较小,劳动力一直处于高比重状态。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在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5.58万人,占11.82%;15-64岁人口111.84万人,占84.85%;65岁及以上人口4.38万人,占3.33%。与2000年相比,上述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0.14个百分点、下降2.05个百分点和上升1.91个百分点。
表1 福田区各年年龄结构情况(单位:万人)
| 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以上 | |||
| 人口数 | 占总人口的比例(%) | 人口数 | 占总人口的比例(%) | 人口数 | 占总人口的比例(%) |
2000年 | 13.55 | 11.68 | 100.64 | 86.77 | 1.80 | 1.55 |
2005年 | 12.34 | 10.64 | 100.58 | 86.72 | 3.06 | 2.64 |
2010年 | 15.58 | 11.82 | 111.84 | 84.85 | 4.38 | 3.33 |
福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个非常态的。由于人口迁移和流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奇高,而少年人口比重较小,老年人口比重虽然上升,但比重不大。表明福田人口正处于年轻型到成年型转变的临界状态,是一个年轻型劳动力丰富的人口结构。
2、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福田区人口文化素质10年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表2所示。到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达到45.26万人,占34.34%;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34.81万人,占26.42%;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31.96万人,占24.25%;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11.36万人,占8.62%。与200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1098人上升至34338人,增长62.75%;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9747人下降至26416人,减少11.20%;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2486人下降至24251人,减少25.3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0646人下降至8620人,减少19.03%。另外,全区常住人口的文盲率由0.91%下降至0.40%,下降0.5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福田区高素质人才快速增长,而较低素质(初中及以下)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整体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结构得到优化。
表2福田区人口受教育情况(单位:万人)
| 大学及以上 | 高中程度 | 初中程度 | 小学程度 |
2000年 | 19.17 | 27.15 | 29.46 | 9.70 |
2005年 | 30.54 | 33.06 | 33.72 | 12.26 |
2010年 | 45.26 | 34.82 | 31.96 | 11.36 |
3、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规模差距在减小但依然较大
从1991年到2010年福田区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曲线显示,如图2所示。非户籍人口总是多于户籍人口,而从其增长过程来看,户籍人口增长相对平稳,其速度是呈稳步上升态势。而非户籍人口却变化明显。两者从1997年开始,非户籍人口增长迅猛,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到2004年以后非户籍人口增长开始放缓并趋于稳定,与不断增加的户籍人口之间的差距又逐渐缩小。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在2001年达到65.5%,其后逐步缩小,但目前仍然超过53%。
图2 福田区各年年末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曲线图(单位:人)
4、常住人口规模占深圳市的比重相对稳定
2000年福田区常住人口增长率大幅度小于深圳市的水平,2005年这一数据超过深圳市1.65个百分点,2010年两者近乎持平,只相差0.2个百分点。福田区常住人口占深圳市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2.9%缓慢下降为12.7%。
5、人口聚集度高
201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为5201人/平方公里,同2005年的4239人/平方公里相比,增加962人/平方公里。而福田区人口密度到2010年全市人口密度为16756人/平方公里,同2005年的14877人/平方公里相比,增加1879人/平方公里。福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超过深圳市的人口密度水平,2000年时福田区是深圳市的3.24倍,2005年为3.51倍,2010年为3.22倍。表明福田区是一个人口高度聚集的区域。
(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展开
1、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
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快速持续的增长,经济规模已经突破1800亿元。从产业结构看,福田区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出在调整中不断增加的状态。从2002年占56.90%到2010年占89.27%。这说明经济发展已处于一个相对发达的水平。
2、人均可支配收入
福田区每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既高于深圳市的水平,也高于全国水平,高于深圳市水平约10%-20%左右;2002-2004年其收入额是全国水平的三倍以上,2004年以后距离慢慢拉近,但仍是全国水平的一倍多。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福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但是近年来收入增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
3、资源与环境
根据福田有关产值能耗统计资料显示,福田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资源量在不断地减少。近年来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量年平均下降在2.8%左右。2010年能耗值已经降低到0.436吨标准煤,这远远低于国家计划的水平0.98吨标准煤。
4、医疗卫生与健康发展
深圳市自建市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福田区作为中心区,医疗事业发展、社区健康发展、医疗保障等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5、社会保障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福田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向全覆盖的目标前进,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6.4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4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22万人。这说明福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在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得到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二、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评价及存在问题
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这种测评和处理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由于方法简介和模型测度过程所占篇幅较大,具体的方法参见相关书籍或文献。
(一)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1、指标体系
根据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人口规模、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力资本等方面均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根据人口与社会发展理论,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的社会分层等方面对于社会发展产生各种影响;以及根据城市区位发展理论,诸如商圈理论、商业街运作基础理论等。分别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对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福田区的具体情况,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细化指标。因此,选取如图3所示的分层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
图3 福田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指标体系
2、专家打分及权重计算的一致性检验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邀请国内对深圳市有深入研究和在深圳从事相关工作的5位专家对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将5份测评表的结果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指标的平均值,以此为依据分别构造准则层(B)和方案层(C)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采用特征根方法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权重结果略),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C.R.均<0.10,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更进一步,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并逐层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结果是C.R.总= C.I.总/R.I.总= 0.0547<0.10,故满足整体一致性要求。说明专家权重测度符合多层分析法一致性的要求。因此,可以根据这里所计算合成的权重进一步求解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量化指数。
3、和谐指数测算
利用深圳市及福田区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获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数据值,并对数据进行量纲化,可以得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项测量指标不同年份不同区的量纲化值,然后结合已知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及量纲化值,利用公式:人口与经济发展和谐值=∑(各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量纲化值)计算得到福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的量化值,如图4所示。以及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的量化值,如图5所示。
图4 福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值
图5 六区2010年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值
4、评价结果与问题分析
(1)福田区三个时期和谐发展的评价结果
按照前文所述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可以算出福田区2000年、2005年及2010年按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四项的和谐值。和谐值的大小。通过比较同一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下的和谐指数值大小,来评价福田区自身按时间变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情况。所得结果列入下表。表3列出的是福田区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关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四项,分项的和谐值。表4列出的是2010年深圳市六区关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四项分别的和谐值。
表3 深圳市福田区分年和谐值
时间 | 人口 | 经济 | 资源环境 | 社会 | 合计 |
2000年 | 0.1910 | 0.2181 | 0.0568 | 0.0589 | 0.5248 |
2005年 | 0.2456 | 0.2477 | 0.0543 | 0.0916 | 0.6392 |
2010年 | 0.2948 | 0.2930 | 0.0652 | 0.1292 | 0.7823 |
表4 2010年深圳市六区和谐值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盐田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人口 | 0.2619 | 0.1723 | 0.2010 | 0.0911 | 0.2955 | 0.1927 |
经济 | 0.2324 | 0.1981 | 0.1596 | 0.1511 | 0.2380 | 0.1788 |
资源环境 | 0.0234 | 0.0146 | 0.0496 | 0.0029 | 0.0204 | 0.0642 |
社会 | 0.0619 | 0.0625 | 0.0458 | 0.1248 | 0.0980 | 0.0108 |
合计 | 0.5796 | 0.4475 | 0.4560 | 0.3699 | 0.6520 | 0.4466 |
由于计算得到的和谐值是为了用于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以及相同年份不同地区的指标,因此根据表3中的数据对福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每一项和谐值进行的排序就得到各项和谐值的排序。表5列出福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和谐值排序,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福田区在10年间,每一项测量指标和谐值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表5 福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和谐值排序
| 人口 | 经济 | 资源环境 | 社会 |
2000年 | 3 | 3 | 2 | 3 |
2005年 | 2 | 2 | 3 | 2 |
2010年 | 1 | 1 | 1 | 1 |
表6列出的是2010年深圳市六区分项的和谐值排序,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下,每个区每一项的和谐值排名情况,以及综合的排名情况。
表6 深圳市六区2010年和谐值排序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盐田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人口 | 2 | 5 | 3 | 6 | 1 | 4 |
经济 | 2 | 3 | 6 | 5 | 1 | 4 |
资源环境 | 3 | 5 | 2 | 6 | 4 | 1 |
社会 | 4 | 3 | 5 | 1 | 2 | 6 |
综合 | 2 | 4 | 3 | 6 | 1 | 5 |
表7 福田区各指标和谐值排序情况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人口规模 | 3 | 2 | 1 |
人口结构 | 1 | 2 | 3 |
人口流动 | 1 | 2 | 3 |
人口素质 | 3 | 2 | 1 |
GDP | 3 | 2 | 1 |
资本投入 | 1 | 2 | 3 |
产业结构 | 3 | 2 | 1 |
会展经济 | 1 | 1 | 1 |
口岸经济 | 3 | 2 | 1 |
楼宇经济 | 1 | 2 | 3 |
产业能耗 | 3 | 2 | 1 |
空气质量 | 1 | 3 | 2 |
废弃物排放 | 2 | 3 | 1 |
社区 | 3 | 2 | 1 |
教育 | 3 | 2 | 1 |
卫生 | 3 | 2 | 1 |
治安 | 3 | 2 | 1 |
社会保障 | 3 | 2 | 1 |
健康 | 3 | 1 | 2 |
由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和谐值=∑(各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量纲化值),而各测量指标对于不同年份不同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各测量指标的和谐值取决于它们的量纲化值。也就是说,对于正向的测量指标来说,量纲化值越大,和谐值就越大;同样,对于负向的指标来说,量纲值越大,和谐值就越小。因此,可以得到福田区每一项具体的测量指标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和谐值排序表,列于表7,以及深圳市六区每一项具体的测量指标在2010年的和谐值排序表,列于表8。通过表7和表8,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每一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每一个测量指标与其他年份或者其他地区相比的情况,更可以详细的分析福田区自身和谐值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同一时期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并得出结论。
表8 深圳市六区各指标和谐值排序情况
|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盐田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人口规模 | 3 | 5 | 4 | 6 | 1 | 2 |
人口结构 | 6 | 5 | 3 | 2 | 1 | 4 |
人口流动 | 6 | 5 | 4 | 3 | 1 | 2 |
人口素质 | 1 | 5 | 3 | 6 | 2 | 4 |
GDP | 3 | 5 | 2 | 6 | 1 | 4 |
资本投入 | 4 | 6 | 3 | 5 | 1 | 2 |
产业结构 | 2 | 1 | 4 | 3 | 5 | 6 |
会展经济 | 1 | 1 | 1 | 1 | 1 | 1 |
口岸经济 | 2 | 4 | 5 | 6 | 1 | 3 |
楼宇经济 | 4 | 5 | 3 | 6 | 2 | 1 |
产业能耗 | 1 | 1 | 1 | 1 | 1 | 1 |
空气质量 | 3 | 5 | 2 | 6 | 4 | 1 |
废弃物排放 | 1 | 1 | 1 | 1 | 1 | 1 |
社区 | 5 | 4 | 3 | 1 | 2 | 6 |
教育 | 2 | 4 | 5 | 1 | 3 | 6 |
卫生 | 2 | 4 | 5 | 1 | 3 | 6 |
治安 | 1 | 1 | 1 | 1 | 1 | 1 |
社会保障 | 4 | 5 | 3 | 1 | 2 | 6 |
健康 | 3 | 6 | 4 | 5 | 1 | 2 |
注:表7、表8中涉及的会展经济,产业能耗和固体废弃物三项指标,由于无法
收集到每个区的数据,因此采用深圳市的数据,无法体现各区之间的差别,故而
六个区在这三项指标中都设定为排名第一。
(2)人口方面的和谐效应分析
从2000年到2010年间,人口的和谐值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提高。在深圳市六个区范围内就人口的和谐程度进行排名,福田区排第二位,排行第一位的是宝安区。
福田区的人口规模(常住人口总量)和人口素质(大专及以上人口)的和谐值在向着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而人口结构(15-64岁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两个指标的和谐值有向降低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四项指标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人口这一项指标的和谐值在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就六个区比较来看,福田区的人口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六个区中排第六位,人口规模(常住人口总数)排第三位,而人口素质(大专及以上人口)排第一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福田区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其自身的人口发展状况为:人口规模趋于稳定,人口素质在不断上升,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趋于下滑。在2010年间,福田区与深圳其他区相比,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和谐值最低,其次是人口规模。这说明福田区与同时期的深圳其他区相比,在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方面处于劣势,在人口规模方面处于中等的状态,而人口素质为福田区的优势。福田区应适当继续稳定人口规模(常住人口总量);保持人口素质(大专及以上人口)的优势;调整人口结构(15-64岁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经济方面的和谐效应分析
从2000年到2010年间,福田区经济方面的和谐值是增大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福田区在经济方面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和谐。2010年在深圳市的六个区内排第二位,位于宝安区之后。
福田区的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楼宇经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2000年到2010年间,和谐值在下降;GDP(GDP总值)、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口岸经济(进出口总额)的和谐值在上升。这说明福田区10年间,资本投入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缩小;楼宇经济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有所下降,而GDP、产业结构以及口岸经济在不断的向着和谐值高的方向发展。在2010年的六个区中,能排在前三位的是GDP(第三位)、产业结构(第二位)和口岸经济(第二位)。楼宇经济和资本投入都排第四位。
(4)资源环境方面的和谐效应分析
资源环境项从2000年到2010年,经历了一些波动,并不像其他指标那样处于越来越和谐的状态。首先从2000年到2005年,经历了一个轻微下滑的过程,但是从2005到2010年,开始上升,到了2010年,资源环境的和谐值超过了2000年的水平。这说明从2000年到2010年,资源环境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向不断和谐的方向发展的。
福田区的空气质量和废弃物排放的和谐值趋于下降,能耗值的和谐值趋于上升。具体分析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福田区从2000年到2010年,能耗的和谐值是不断提高的;空气质量的和谐值经历了一个先下滑后回升的过程,但是回升得比下滑的速度慢;而废弃物排放的和谐值也是经历了一个先下滑后回升的过程,与空气质量不同的是,回升得比下滑的速度快,也就是说,虽然有些波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废弃物排放的和谐值也是越来越高的。在与2010年同期的其余五区比较的过程中,由于搜索数据困难,因此只能对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福田区排名第三位,在六个区中排名靠前。总体来说,福田区在资源环境方面应当继续加大对空气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治理力度,逐步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使环境得到改善。
(5)社会方面的和谐效应分析
福田区整体的发展是向越来越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是如表6中所示,在同时期中深圳市六区相比,福田区排行第四,属于稍微落后的地区。
具体来说,通过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的发展,福田区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个数)、教育(在校生数)、卫生(床位数)、社会保障(平均参保人数)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好,只有健康(市民体质水平)有一点波动。与同一时期的甚至其他五个区相比,排名前三位的有教育、卫生和健康;社区和社会保障两项指标落后,分别排在第五位和第四位。
三、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对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是否和谐发展进行了评价,抽取2000、2005及2010年三年进行比较得出的和谐值是越来越高的,说明福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是和谐发展。但通过具体分析还是发现了些不足之处,下面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点建议:
(1)根据近20年生育水平变动来看,深圳乃至福田未来40年可适当放宽二孩生育政策,延缓人口年龄结构过快衰老,增加户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延长人口红利时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可以针对流动人口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福田区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有流动人口进入职业领域问题、流动人口户籍管理、子女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及社会保障问题。由于流动人口还分为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他们与流入地城市的融合一般都是功能需求的融合,城市中仍存在着壁垒森严的“本地—流动”的人口分割。因此,福田区应该着力解决职业的排斥问题,让非农业流动人口也有可能进入流入地城市与权力相关的职业。对于户籍管理问题可以借鉴上海针对流动人口户籍管理:从《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工作证》到《居住证》制度。逐步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以满足农业人口进城就业和生活的起码发展要求。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确定政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由财政统一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经费问题。消除城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实行公平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让流动人口也享有常住人口的优惠政策。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福田为福田发展贡献出一份力。同时,保持相当规模的人口流动有利于福田经济发展具有充沛活力,也有利于缓解未来由于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所带来一系列问题。
(3)福田区政府应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根据数据显示,福田区楼宇经济发展还不很理想,福田区应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首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形成有利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强大合力和机制。其次,将楼宇经济空间规划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的轨道。最后,发展楼宇经济应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楼宇经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本土国际型楼宇经济企业。
(4)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构建低碳福田。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而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主要是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首先,将“低碳”理念导入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其次,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度。再次,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低碳产业,逐步建立低碳经济结构。最后,政府提出一些激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推进福田区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节约资源,打造福田未来在深圳市甚至国内的竞争力。
(5)大力发展社区建设。首先,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网络、增强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资源、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其次,不断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再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最后,加强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社区“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展。
(6)在2015年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保基本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2015年前根据福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满足程度、缴费承受力和参保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别,针对不同群体,建设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保障的广覆盖性,保证人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服务。着力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儿童等)的基本生活需求,尽可能广的将各类人口纳入福利体系。
注: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王跃平,现任区政协副主席、时任区卫人局局长
陈雪芳,区卫人局副局长
孙树红,现任沙头街道党工委委员、时任区卫人局科长
高 虎,区卫人局科员)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网址https://www.szft.gov.cn/bmxx/qtjj/ztlm/tjfx/]
[1] 资料来源:福田区2010年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