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住宿和餐饮业篇(2010年第16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1-11-04 00:00来源 : 福田区
第16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0年8月2日
扩张迅速 亟需规范
—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住宿和餐饮业篇
福田地处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交往和商务节庆等活动增多,休闲旅游业蓬勃兴起,加快了福田区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步伐。
一、基本情况
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区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下同)617家,比2004年增加236家,增长61.9%。从业人员54108人,增加16230人,增长42.9%;住宿和餐饮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额76.81亿元,增加36.34亿元,增长89.8%。数据显示,住宿和餐饮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拓开就业渠道、调整消费结构和实现产业互动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促进经济增长。
二、住宿业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旅游业、会展业的繁荣发展,带动了福田住宿业的发展,住宿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按照等级标准、服务规程,实行分档经营、规范化服务,以适应多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1、住宿业的产业规模扩大
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区住宿业法人单位 189 个,产业活动单位38个,从业人数14957人。住宿业资产总额达45.49亿元,固定资产原价28.30亿元,其中限额以上资产和固定资产原价分别占87.4%和94.8%。住宿业法人单位拥有客房数18204间,床位数25600张,平均每间客房拥有床位数1.4张。
表一 2008年福田区星级饭店分布情况
星级饭店 | 数量(个) | 比重(%) |
五星 | 4 | 2.1 |
四星 | 2 | 1.1 |
三星 | 15 | 8.0 |
二星 | 12 | 6.3 |
其他 | 156 | 82.5 |
合计 | 189 | 100 |
2、住宿业以内资为主,私营企业占六成
2008年末,内资的住宿法人单位180家,产业活动单位33家,分别占住宿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总数的95.2%和86.8%。从业人数10332人,占住宿业法人单位总从业人数的69.1%,全年营业收入14.14亿元,占住宿业法人单位总营业收入的48.2%。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最多,有115家,占住宿业法人单位总数的60.8%,营业收入2.68亿元,占住宿业营业收入的9.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家,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计仅占住宿业法人单位的4.8%,营业收入分别为0.69亿元和14.50亿元,共占住宿业营业收入的51.8%。
表二 2008年住宿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经济类型结构表
经济类型 |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年末从业人员 | 营业收入 | ||||
绝对数(个) | 比重(%) | 绝对数(个) | 比重(%) | 绝对数(人) | 比重(%) | 绝对数(亿元) | 比重(%) | |
合计 | 189 | 100.0 | 38 | 100.0 | 14957 | 100.0 | 29.33 | 100.0 |
内资企业 | 180 | 95.2 | 33 | 86.8 | 10332 | 69.1 | 14.14 | 48.2 |
# 国有企业 | 17 | 8.9 | 11 | 28.9 | 1843 | 12.3 | 2.70 | 9.2 |
集体企业 | 2 | 1.1 | 0 | 0.0 | 14 | 0.1 | 0.007 | 0.02 |
联营企业 | 4 | 2.1 | 2 | 5.3 | 543 | 3.6 | 0.87 | 2.9 |
有限责任公司 | 28 | 14.8 | 6 | 15.8 | 4718 | 31.5 | 7.64 | 26.1 |
股份有限公司 | 4 | 2.1 | 0 | 0.0 | 310 | 2.1 | 0.21 | 0.7 |
私营企业 | 115 | 60.8 | 13 | 34.2 | 2850 | 19.1 | 2.68 | 9.1 |
其他企业 | 10 | 5.3 | 1 | 2.6 | 54 | 0.4 | 0.03 | 0.1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3 | 1.6 | 0 | 0.0 | 575 | 3.8 | 0.69 | 2.4 |
外商投资企业 | 6 | 3.2 | 5 | 13.2 | 4050 | 27.1 | 14.50 | 49.4 |
3、港澳台、外资企业经营收益优于内资
港澳台、外资企业宾馆(饭店)以接待中高档商务散客为主、旅游团体为辅,兼承包各种商务会议接待。他们借鉴国际一流饭店的管理模式、经营风格与服务特色,总结归纳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饭店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平均每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88.77万元,平均每家外商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172.13万元,高于内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785.76万元。
4、住宿业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福田街道
从企业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看,地处福田区中心的福田街道住宿业法人单位最多,共51家,占住宿业法人单位总数的26.9%,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15 家,占全区限额以上住宿法人单位总数的28.8%,营业收入15.0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1.2%。全区星级宾馆33家,主要集中在商业旺区,如华强北、CBD商务区。
表三 2008年住宿业街道分布表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家) | 比重(%) | 营业收入(亿元) | 比重(%) | 星级酒店(家) | 比重(%) |
全区 | 189 | 100.0 | 29.33 | 100.0 | 33 | 100.0 |
南园街道 | 21 | 11.1 | 0.46 | 1.6 | 3 | 9.1 |
园岭街道 | 8 | 4.2 | 2.20 | 7.5 | 5 | 15.2 |
福田街道 | 51 | 26.9 | 15.65 | 53.4 | 8 | 24.2 |
沙头街道 | 34 | 18.0 | 3.57 | 12.2 | 4 | 12.1 |
莲花街道 | 9 | 4.8 | 1.76 | 6.0 | 0 | 0.0 |
香蜜湖街道 | 12 | 6.3 | 0.15 | 0.5 | 0 | 0.0 |
华富街道 | 19 | 10.1 | 1.11 | 3.8 | 3 | 9.1 |
沙头街道 | 5 | 2.6 | 0.89 | 3.0 | 1 | 3.0 |
福保街道 | 10 | 5.3 | 1.39 | 4.7 | 0 | 0.0 |
华强北街道 | 20 | 10.7 | 2.15 | 7.3 | 9 | 27.3 |
三、餐饮业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刚性需求为主的大众化餐饮消费,消费品位和服务层次的不断提高,支撑着餐饮业持续兴旺。
1、餐饮行业规模扩大,从业人员众多
近年来,餐饮行业安置了大批新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2008年末,全区餐饮法人单位已达428家,产业活动单位279家,从业人员39151人,拥有餐位数13.15万个。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9亿元,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法人单位150家,从业人员32107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63亿元;限额以下餐饮业法人单位278个,从业人员 7044人,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在法人单位中分行业看,以正餐为主,正餐服务占62.0%,其他餐饮服务占28.5%,饮料及冷饮服务占5.1%,快餐服务占4.4%。
表四 2008年餐饮业经营状况表
| 法人单位(家) | 从业人数(人) | 营业额(亿元) |
合计 | 428 | 39151 | 49.15 |
正餐服务 | 314 | 24580 | 30.47 |
其他餐饮服务 | 51 | 12312 | 14.02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46 | 1271 | 2.49 |
快餐服务 | 17 | 988 | 2.17 |
2、餐饮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私营经济占绝对优势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壮大,餐饮业投资主体也趋多元化,企业资本投资逐步走向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的社会多元化组合。餐饮业法人单位以内资为主体,私营企业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力军。2008年内资餐饮企业356 家,占餐饮业法人单位的85.4%,从业人数为2.55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65.3%,营业收入28.4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8.0 %。在内资餐饮企业中,私营企业比重最大,其法人单位占72.7%,从业人数1.79万人占70.2%,营业收入20.70亿元占72.7%。紧随其后分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餐饮业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61家,占餐饮业法人单位的14.6%,营业收入分别为15.12亿元和5.5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4%。
3、骨干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经营结构呈现多业态
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企业加快了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企业整合速度加快,限额以上餐饮法人单位逐年增加,部分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大型餐饮企业重视品牌经营,不断做大做强,涌现出一批如“面点王”、“永和大王”等一批民营餐饮企业的著名品牌,成为引领福田餐饮经济的排头兵。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迅速扩张,并出现了一大批西点房、咖啡厅、酒吧等餐饮场所。餐饮业已逐步形成高、中、低多档次并存;中餐、西餐兼有;正餐、快餐互补;特色经营和品牌连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表五 2008年餐饮业按注册类型分组经营情况表
指标名称 | 法人单位(家) | 从业人数(人) | 营业收入(亿元) |
合计 | 428 | 39151 | 46.89 |
内资企业 | 367 | 25603 | 27.51 |
#国有企业 | 3 | 283 | 0.26 |
集体企业 | 2 | 270 | 0.24 |
股份合作企业 | 1 | 160 | 0.04 |
联营企业 | 1 | 9 | 0.01 |
有限责任公司 | 25 | 5882 | 5.93 |
股份有限公司 | 8 | 709 | 0.90 |
私营企业 | 310 | 17971 | 19.76 |
其他企业 | 17 | 319 | 0.37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31 | 10677 | 14.00 |
外商投资企业 | 30 | 2871 | 5.38 |
4、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近年来, 餐饮业快速发展,2008年法人单位多项经营指标均比2004年大幅增长。其中,餐饮法人单位由290家增加到428家,增长47.6%;餐饮业的从业人数由2.91万人增加到3.91万人,增长34.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0.8%、主营业务成本增长57.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50.7%,营业利润总额增长3倍。人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近6200元,增长12.2%;人均营业利润近1800元,增长近3倍。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的需求能力迅速提高,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行业将继续保持繁荣兴旺和较快的增长势头。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思考
1、住宿业经营效益略有下滑
近年来, 住宿业快速发展,2008年法人单位多项经营指标均比2004年大幅增长。其中,住宿业的法人单位数由91家增加到189家,增幅达一倍多;住宿业的从业人数由8737人增加到14957人,增长7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倍,主营业务成本增长5.6倍,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2倍,营业利润下降25.1%,人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73.3%。但人均营业利润0.5万元,下降56.7%。数据表明,虽然住宿业的收入和利润比2004年提高,但在同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成倍提高,新酒店不断增加,金融风暴和甲型H1N1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客流量减少,空房率高企,有更多的酒店分享市场的蛋糕,因此进一步增加营业成本和压缩了人均利润的空间。
2、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市场发展有待规范
当前全区的限额以下的住宿餐饮业包含有415家法人单位和3932家个体经营户,占同行业单位数6成以上,共吸纳劳动力39221人。限额以下的住宿餐饮业占有市场较大的份额,但由于限额以下的商业网点多为规模较小的企业,经营分散,卫生情况较差,服务不规范,设施、技术落后,企业间盲目竞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促销手段的普遍使用导致商业企业运营成本增长过快,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有序竞争,总体呈现亏损局面,增加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3、人员流失和管理薄弱制约住宿餐饮业
由于2008年突遇金融风暴,酒店饭店的业绩严重下滑,导致几乎每家酒店餐饮业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而从业人员的人均工资福利普遍很低,个人发展空间有限。人员的变动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而削弱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
五、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对策
为推动辖区住宿和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力提高服务性消费的规模和水平,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经营特色的住宿餐饮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品牌战略进程。在消费观念日益时尚化、理性化的时代,要通过增强科技含量、强化现代化管理、提高创新能力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水平,以规模化的生产来获得主流和大众化的消费;进一步挖掘传统美食中丰富多样的菜谱和种类。求新、求异、求变是消费者对饮食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追求。在扩大和稳定客源,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限额以下的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经营环境,促使其利用各自优势条件,结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消费模式,发展特色经营理念,从而提高限额以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三是树立重视人才的观念,提高人才素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大行业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教育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造就适应现代住宿餐饮业发展的人才;同时通过提高月薪、改善福利来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撰 稿:蔡燕蔚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