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针对辖区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福田区妇联推出“家庭教育100问”,围绕亲子沟通、学习障碍、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习惯养成等问题,设置“学习篇、生活篇、交流篇、成长篇、家庭篇”五个专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给家长们“支招”,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事,该如何做?
解答分析:
1.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与孩子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发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恐慌。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发展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思想人格上都有独立的要求。
2.家长与孩子沟通中存在沟通障碍
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是唯我独尊;沟通方式不是倾听和协商,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孩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
3.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判断孩子
孩子根本不愿与他们沟通。与强势自我的家长相反,有一些是讨好型的家长,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时事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讨好型的家长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主见,也会失去与家长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改进措施:
1.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让其表露完整,有时会发现孩子最终的落脚点不像我们想的那样。
2.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里的父母、老师、同学,而我们的家长总是把他们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妥当才安心,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难。
3.具备帮助孩子理清心结的能力。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会有更多的烦心事,事情一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解决,家长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理清心结,孩子肯定非常乐意与你们沟通。
4.适度地与孩子沟通一些“禁忌”的话题。家长认为的小事往往是孩子难以释怀的大事,特别是同伴之间的看法,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心里特别在乎。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这样才能够找到沟通的语言。
5.从心灵出发才能到达心灵深处。沟通的前提是要放下对与错,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围,孩子就会愿意沟通。沟通时必须付出真心和真情,人与人交流,惟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与孩子交流也不例外。